第247章交鋒之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譬如,朝中侍郎提出一個好主意,君上決定採納,但此事實施過程中,你能避開侍郎頭上的尚書大人麼?

是故,大家也或多或少或當時或事後,都覺出來了,太子妃這次應對的不是很好。尤其是謝莫如不知是太聰明還是真坦蕩,太子妃提議謝莫如主持募捐,謝莫如直接就搬出胡太后掛名兒,又抬出文康長公主與太子妃做監察,這就更顯出了太子妃的疏漏。

其實太子妃完全可以說,“五弟妹的主意實在是好,正有皇祖母、姑媽、姐妹嫂子弟妹、還有諸位夫人都在,咱們一道商量出個章程來,如何?”這話就完全沒有問題啊,輕輕抬了謝莫如一回,也沒落下其他人,更符合太子妃的身份。

或者,太子妃也可以說,“五弟妹說的是,正好有皇祖母在,可不得叫皇祖母替咱們牽個頭兒麼?”這話也可以。

偏偏,太子妃說了最有疏漏的一句話,簡直暴到“就五弟妹打頭兒吧”吳國公夫人當時就覺不妥了,奈何她坐在誥命堆兒裡,也沒辦法提醒高高在上的太子妃閨女啊。好在,這次大家的焦點都在謝王妃身上,宴會結束後,多少誥命都說呢,“不愧系出名門,血統高貴。”這血統,當然是說的皇家血統。想一想,謝王妃不論從父系還是自母系看,真是祖上沒一個昏饋的。尤其母系這邊兒,挨個兒的在史書上翻,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哪。

再譬如平國公夫人王氏、戚國公夫人等在五皇子身上下注的人家,見謝王妃如此風采,更覺自家下注下的有眼光,彼此相視一笑,愈發親近了。

當然,也有心急的,心下直嘀咕天道不公,怎麼就叫這姓謝的出頭了呢。

這可不是好兆頭啊!

當然,更多的人顧不得是好兆頭還是壞兆頭的,朝廷一直打仗,平平安安就好。還啥兆頭啊,謝王妃肯在靖江王一事上明確表態,同時洗白陛下名譽,還能為朝廷募捐些銀子,腦子了啊,現在還要尋謝王妃的不是。

這不是尋謝王妃的不是,這是尋死的吧!

當然,最喜悅的就是謝太太了,謝太太望著在上首談笑自如的謝莫如,真叫一個欣與自豪啊!雖然謝莫如的本事不是她培養出來的,但都是姓謝的呀~宮宴結束時,不知多少誥命夫人與謝太太打招呼,稱讚謝家家教。好在謝太太心下得意,到底繃得住,十分謙虛,道,“那孩子,一向是個實誠脾氣,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打小兒,家裡教的無非也就是忠君愛國罷了。”吳國公夫人尤其道,“那也得有這靈,方有這般風采。”花花轎子抬人,謝太太也是手,笑,“親家贊她太過了,都太后娘娘長公主殿下太子妃公主皇子妃們肯照顧她。”吳謝兩家也是親家,大家說說笑笑,便出宮去了。

總之,一場宮宴吃得諸人心中滋味各異,尤其宮中趙謝二位貴妃,二人也陪座太后身畔的,結果,謝莫如啥事都未提她們一句。

不提趙貴妃,這是情理之中,謝莫如不論與趙國公府還是大皇子本人,以往頗有嫌隙。但,謝貴妃可是謝莫如的親姑媽啊,謝貴妃連永定侯府都照應到一句,結果,提都沒提謝貴妃。

謝貴妃面兒上不顯,回宮難免又生一場悶氣。

上番母親進宮還提及舊事,謝貴妃現下可是千萬慶幸沒給兒子娶這麼個眼中沒人的媳婦!不然,這子可就真沒法過了!

謝貴妃氣得牙癢都沒用,謝莫如是本就沒想到過她們,謝莫如向來最重禮法,貴妃美人在她眼裡無甚區別,反正都是妾麼。

文康長公主找謝莫如商量事情的時候,還提點過她,趙謝二位貴妃在宮多年,讓謝莫如照顧一下兩人的面子,謝莫如就直接說了,“哪怕輪執掌鳳印,也不是中宮皇后。姑媽,咱們這事,多少人用不過來,何須後宮妃嬪手。”文康長公主半晌無語,慨道,“終究有個比我還直的人了。”長江後推前啊!

“大道直行,何須拐彎抹角。”謝莫如道,“倘叫妃嬪手,今兒個貴妃問得,明兒哪個得了三天寵愛,不知天高地厚的,難免也來問。先把規矩定下來,省得往後事多。”一聽“往後”

“規矩”什麼的,文康長公主就知道謝莫如將此事想的長遠,文康長公主索也沒提宮妃們了,與謝莫如商量起這銀子如何個捐給朝廷,是直接捐錢,還是捐糧草。當然,穆元帝那邊兒文康長公主也給談好條件了。

謝莫如顯然早考慮過這件事,道,“女人帶個頭也好,就捐銀兩吧,不過,這銀子捐出去,兵部打算怎麼花,得給我們一份書面文書,說細的花銷用度,都要記錄明白。不能叫他們耍花頭。再附上一份違約賠償書。叫大殿下過來同我簽字蓋章,量他不敢敷衍我。”文康長公主聽得都笑了,“他們現在哪個敢得罪你。”把皇子妃們叫來一同商量條款,其實女人們幹這些大都擅長,主要是女人心細,尤其,六皇子妃家裡做御史,在條款的完善上,簡直是天分驚人。

大家商量妥當,再給太子妃看過。

太子妃剛得了親孃的勸,吳國公夫人就說了,“朝廷這局勢,輔聖公主就這麼一個後人了,可不得叫閩王妃出面兒表個態麼。”因是母女私房話,殿中未留人,太子妃給親孃說的臉上微紅,手裡絞著帕子道,“我也不知怎的了,那天瞧著她在慈恩宮,倒比皇祖母更似慈恩宮的主人,心下就,就有幾分不痛快。”太子妃自己也沒在慈恩宮這般揮灑自如過啊。

吳國公夫人勸道,“娘娘,這世上,能人多了。但,各人有各人的位置。閩王妃再能幹,見到娘娘不也得行禮請安麼。”

“還是那句話,娘娘只要不犯錯,您的地位,無人能動搖。”

“母親放心,我曉得。”太子妃其實事後也後悔了,想著當時不該說話那般衝動,倒顯著她不大妥帖,反襯得謝莫如周全。

有些嫉妒,就是這樣發生得沒有原由。

好在,經親孃勸過,太子妃也是個聰明剋制的,很快恢復以往雍容。見著大家擬的章呈,滿嘴只是好話。

倒是大皇子一瞧這些條款,腦袋都大了,與崔氏道,“這女人的錢哪,就是不好花。”崔氏道,“看殿下說的,難不成咱們捐了銀子,還不能問一問了?世上有這好事?”大皇子一想,這裡頭還有他媳婦的事兒,立刻明白抱怨錯了人,也不吱聲了。

募捐銀子的用處,謝莫如不過是幫著立起規矩,就沒再管了。再有朝中穆元帝藉著女人募捐的事,男人們都要臉,女人都捐贊兵餉了,男人們自然不能叫女人奪了風頭,由此,穆元帝收入頗豐。當然,這銀子也沒用到別處,均購入藥糧兵甲,還有各類應急之物了。

謝莫如要忙的另有他事,謝莫如替在“養病的五皇子”又刷了回存在,她把四皇子請到家裡來,道,“軍略上的事,我不懂,自有朝臣持。但翰林院那一套罵戰,也就是對些念過書的人有用。之乎者也什麼的,街上百姓誰聽得懂呢。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忽視百姓。唐時太宗皇帝便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水,不是專門指的士族。士族有士族的力量,百姓有百姓的力量。”四皇子是知道五皇子秘密南下的,兩家關係自不必提,五皇子想到南安侯可能有危險,半夜都要先知會四皇子一聲。四皇子聽了謝莫如的話,思量道,“弟妹是說,讓翰林把那些話寫得通俗易懂些。”只是,這事關朝政,謝莫如畢竟是女眷,不好手吧。

就聽謝莫如道,“我與殿下就藩時,殿下就想過,倘靖江翻臉,如何從輿論上遏制靖江。所有士族的筆桿子們,寫出的文章自然字字珠璣,錦繡天成,但陽白雪的東西,再怎麼通俗易懂,也並不適用於下里巴人。當時殿下就想到過一個極好人選,蘇不語。”蘇不語探花出身…好在,四皇子領悟的極快,道,“可是,現在讓蘇不語寫話本子也來不及啊。”蘇不語最有名的事還真不是探花出身,蘇不語寫話本子是一絕,他寫的話本子,那真是雅俗共賞,沒人不喜歡。

“在閩地時,離南安州不遠,殿下已託他寫好了。當初,殿下也寫過一些計劃,不過都是些隻言片語,未能成文,我想,有勞四哥幫他理出來遞上去,行不行的,當初在閩地沒用上,倘現下能為陛下所用,也是我們殿下的心意。”謝莫如親自相托,四皇子自然應下。

靖江那邊再厲害的輿論攻擊,也比不得帝都方面直接刊印書籍的舉動。而且,由於是蘇不語的話本子,那銷量高的,當天就步入暢銷書之列,謝莫如沒忘叫書鋪子付版費。版費她都命人送到蘇家去了,蘇相命人一併捐給了朝廷。

而且,本不必宣傳,一聽說是蘇不語的話本子,戲園裡、茶樓裡、街邊唱曲的、堂裡說書的,連青樓裡都要摘出幾闕好詞,譜上曲子唱一唱。

關鍵,不只是帝都傳唱,很快就隨著免費文化的腳步,一路向西、向東、向南、向北…傳而去。

然後,謝莫如也不忘叫人去太醫院請竇太醫,說五皇子為朝廷勞累著了,病又轉急。

這回,穆元帝不光賞了“五皇子”不少藥材,還尤其賞賜了謝莫如一回,當然,還沒忘了叫人給謝莫如送了只鸚鵡。

謝莫如瞧著那羽絢爛的鳥兒就笑了,對於汾道,“不想今給我送鳥雀的還是公公。替我跟陛下道聲謝,讓這鳥兒我很喜歡。”於汾恭恭敬敬,“是。”謝莫如命人打賞了於公公,命於公公去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