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曠世寶藏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通道下面的空間很狹窄,等我最後一個下去的時候,發現都沒地方站,手不小心摸到旁邊,油膩膩的覺,放在鼻前一聞,是鯨油。

這裏沒有的山體沒有被鑿穿的透光孔,一片幽深漆黑,手電筒的光線照出去,一直投在對面的山壁上,看距離十分遠。

我摸出打火機點燃旁邊的鯨油,燃燒的火光逐漸向前延伸,像一條甦醒的火龍扭動着身體,然後變成兩條、三條、五條…

到最後我也數不清下面到底有多少條在燃燒的火槽,只知道火光照亮的地方越多,所有人的嘴就張的越大。

這個地方並不小!

我們只不過站在入口的平台上,放眼望去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自己眼前的一切。

堆積如山!

如果非要選一個恰如其分的形容詞,這四個字用在這裏一點都不為過。

朱元璋竟然挖空了整座山體,而從站的地方望出去,即便這裏已經沉寂了幾百年,厚厚的灰塵依舊無法遮擋那耀眼的金光,如果説世上還真有金山的話,想必説的就是這裏了。

傳説中的明十四陵就安安靜靜的沉睡在下面,等待這下一個開啓她的君王。

整個寶藏都被整齊有規律的分佈堆放着,幾乎所有的人現在反應都變得遲鈍,任何一個正常人見到這滿山的黃金珠寶恐怕沒有幾個還能保持平靜。

大家都茫然的走下漢白玉台階,蕭連山的面前整齊堆碼的箱子足足有五層樓高,隨手打開面前最近的一個箱子,頓時蕭連山覺眼睛都被晃的睜不開,下意識用手去遮擋,從手指的縫隙中,一塊塊碩大的金條放滿了整個箱子。

這只是其中一個,蕭連山慢慢抬起頭,他本來反應就慢,心裏試着想算算這五層樓高的箱子裏到底放了多少金塊,算到後來忽然才意識到,只需要一塊即便打斷手腳,也不愁吃穿了。

另一邊的箱子被顧安琪打開,碩大的寶石、各種寶珠還有很多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珠子,圓滾滾的滿了一箱,在香港的時候,參觀過聞名於世的沙皇金冠,上面足足有八百顆鑽石和七十二顆紅寶石,被稱之為皇冠之王。

可這隨意堆放的箱子裏,隨便拿起一顆也不知道要比金冠上的寶石大多少倍。

很多木箱因為年代久遠,箱體已經腐爛,各種寶珠散落一地,放眼望去像一條閃光的鵝卵石路,不過這恐怕是世界上造價最昂貴的路了,但是顧安琪踩上上面竟然一點覺都沒有,就好像腳下只不過是普通的石子,因為像這樣的箱子多的她本數不清。

至於體積龐大的金馬、金龍等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金飾,完全是按照真正的比例做出來,不但做工湛而且用手敲擊,竟然沒有迴音,這些全是實心的黃金飾品,由於體型龐大都隨意的堆砌在角落。

明十四陵傾大明全國之力,歷經整整二百七十年不斷的擴充壯大,朱元璋真的做到了,就如同當初他設想建築明十四陵一樣,這裏真正是大明的社稷命脈,如果當年崇禎打開這個寶藏,或許後世的歷史都會被改變。

恐怕朱元璋做夢都沒想到,造物人自己一手打下來的江山會敗在崇禎的手裏,而且亡國的最主要原因竟然是國庫空虛,坐擁這個曠世寶藏的帝王最後輸給了金錢,這或許是歷史給崇禎開的最大一個玩笑。

我站在明十四陵裏,忽然發現自己太渺小,輕易就能被這滿山的金銀珠寶所淹沒,放下手裏的金磚忽然發現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雁回!雁回!”很遠的地方傳來越千玲顫抖的聲音。

“到我這兒來,快!”我在像宮一樣的明十四陵裏轉悠了半天,才找到神情有些恍惚的越千玲,她坐在純金打造的一個平台上,指着身上不太確信的説。

“你幫我看看後面是什麼,我現在腦子不太清醒。”越千玲所坐的平台是經過特殊設計的,純金的底座,向台階一樣一層一層向上堆砌,周圍用拳頭大的夜光珠鑲嵌,當火光照亮山內後,這些夜明珠收火光,並反出來,把整個平台照的燈火通明。

我走上平台,上面一字排開整齊的放着九個青銅大鼎。

這九個青銅大鼎形態各異大小不一,上面的鐫刻名川大山、形勝之地、珍禽異獸,我逐一把九個青銅鼎都看了一遍,震驚的喃喃自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越千玲連忙回頭,極度緊張的看着我,結結巴巴的問。

“這…這真是…九鼎?”我已經不知道説什麼,默默的點點頭,越千玲興奮的忍不住大叫出聲來,得意忘形竟然一把抱住我,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

蕭連山聽見這邊有喊聲,以為出了什麼事,連忙尋聲過來,看見越千玲正抱着我,懷裏的金塊掉落一地。

“啥…啥情況啊?”我一臉苦笑,攤着手淡淡的説。

“千玲找到寶貝了。”蕭連山偏着頭看看我身後,指着九個青銅鼎詫異的説。

“我還以為啥稀罕玩意呢,瞧把你們兩個興奮的,這山裏面隨便拿一件賣了,我也能給你鑄幾十個出來。”顧安琪正抱着一大堆各種寶石,最小的也有鴿子蛋那麼大,還在全神貫注的尋找更大來替換懷中的,剛好走到蕭連山面前,還沒説話目光就落在九個青銅鼎上,然後一愣,懷裏的寶石全灑落一地,緩緩舉起手呆呆的説。

“這該不會…不會是九州鼎吧?!”我點點頭,蕭連山看都對着九個不起眼的青銅鼎如此震驚,上去摸了摸好奇的問。

“這玩意啥來歷啊?”

“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象徵九州。”我指着青銅鼎説。

“分別是陽鼎五個,陰鼎四個,五應陽法,四象陰數,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表明天命之所歸,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從此之後,九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

“華夏又被稱之為九州,這九州鼎的價值已經超出了金錢可以衡量的範疇。”顧安琪目瞪口呆的對蕭連山説。

“這滿山的黃金堆在一起也未必能有這九個青銅鼎的價值重。”越千玲小心翼翼的觸碰着中間最大的豫州鼎,聲音顫抖的説。

“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細數華夏五千年文明,傳下了許多稀世之寶,然而就歷史價值而言,卻沒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我淡淡一笑,嘆了口氣意味深長的説。

“這麼算起來,朱元璋這個皇帝當的也不憋屈,雖然沒有找到傳國玉璽,但有這九鼎在,遠比傳國玉璽要貴重的多,難怪他當皇帝當的心安理得,得到這九州鼎,他也算是天命所歸了!”蕭連山聽這九州鼎如此貴重,能抵這滿山黃金,想都沒想就上前去抱,可使了九牛二虎之力,發現青銅鼎竟然紋絲不動。

越千玲白了他一眼苦笑着問。

“你還尋思着一個人把這九鼎扛出去?”

“廢話,這一個鼎就夠滿山黃金,要是把這九個鼎全扛回家…”蕭連山呲牙咧嘴的笑着説。

“我都不知道這錢該咋花了。”

“當年鼎鑄造成後,從荊山搬到國都夏邑實在不易,幾十萬人夫,足足費了三四個月光陰方才遷到。”越千玲哈哈一笑,坐在旁邊不以為然的説。

“怎麼,今兒你連山哥打算來一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給我們瞧瞧?”

“連山,這黃金拿出去還能賣,這九州鼎拿出去,你敢賣有人敢買嗎?”我也樂呵呵的問。

“何況誰買的起這九個鼎啊,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髓全在這九個鼎上面了。”蕭連山憨憨一笑,閉着嘴走下平台,拾起剛掉落的金塊説。

“説了等於白説,在貴重又不能當飯吃,還是金子好,早知道我就多背幾個包來。”我淡淡一笑,越千玲呆在九州鼎面前説什麼都不肯走,作為華夏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里程碑,已經遺失了兩千多年,現在出現在面前,對於任何一個考古的學者來説都無法釋懷。

繞過純金平台的青銅鼎,我才發現走了這麼久,只不過走過明十四陵這座像宮一樣的寶藏,才不到五分之一的地方。

前面到底還有什麼我並不好奇,現在唯一讓他興奮的就是前八龍抱珠發出的共鳴聲越來越清晰。

我很清楚,自己離九天隱龍決又近了一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