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新的開始結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農業上的高速發展,很快就讓原本還有些動盪不穩的朝局徹底穩定了下來。大唐境內,按照不同的氣候土壤,分別種下了占城稻、高產麥、土豆、紅薯還有玉米、大豆等農作物。
特別是土豆與紅薯,並不會佔用良田,產量也高得出奇。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不敢説整個大唐境內都沒了饑荒,最起碼大部分地區已經達到了温飽的條件。
這百姓啊,要求最是簡單不過。吃得飽、穿得暖,再存點錢找個婆媳,或者嫁個良家人,就足知了。
要是兒子女兒能有出息,那就更是連作夢都能笑醒。除了這些基礎農作物之外,一些具備高價值的經濟作物也被推廣了開來。
比如説原本很普通的棉花,在形成了一定的種植規模之後,很快就搶佔了原本布匹市場的大半份額。特別是利用水力和風力為動力源的大型紡織機面世之後,整個紡織業不得不在市場的衝擊下重新洗牌。
除了紡織機外,工業上的不斷突破與發展,也給大唐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不説新型鍊鋼法對大唐的軍力有多麼大的好處,單單就是各種技術被完善出來後帶動的人才需求,就能為大唐的安定繁榮添磚加瓦。
特別是那些學徒,從原本只管飯沒有工錢,到帶薪學徒,待遇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其實那些土財主和世家也不想這麼做,在他們看來。能給那些學徒一口飯吃,而且還能學到手藝就已經是一種慈悲了。
可架不住你不給錢,人家給啊。眼瞅着用工的缺口越來越大,大到後來連奴隸的價格都暴漲到嚇人的地步。
都用不着李民世再去下什麼旨,一切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沒有人想聯合起來抵制這種趨勢。
可惜得是。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面世,所帶來的衝擊絕對不是幾個家族聯合起來就能抵制地。別得不説,單單就是這紡織業。
採用了風力和水力的大型紡織機後,布匹的製造成本瞬間暴跌到了駭人的地步。再加上神奇的暈染技術,各種澤新亮、手
細膩的上等彩布,直接就對一直霸佔着高檔市場的絲綢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打價值戰,那是必死無疑。想要以勢壓人,呵呵…當今二皇子的產業誰敢亂來。
更別説二皇子不過是台前而已,真正幕後的大老闆可是當今聖上。這種情況下還想以勢壓人。呵呵…你當那些監察天下的內衞是吃白飯得啊!
再加上大唐人民報可是專門有收取民間舉報的部門,一旦有人舉報並且核實,抄家滅族可不是誰都能承擔地起的。農業與工業的發達,自然而然地就讓大唐商人,這個原本被視為賤業的行當也跟着快速發展起來。
特別是當貞觀八年的商業税收數額公佈在大唐人民報上後,所有原本反對這個税的世家瞬間就啞巴了。與此同時,在和大唐四周虎視眈眈的各國發動戰爭時,商人的價值也隨之體現了出來。
後勤輜重、情報滲透等等方面都展現出了讓人震驚的潛力。對於其中功勞最重的幾人,李世民還親自封賞。雖説賞的錢並不多。更是連爵位也沒有一個。
頂多也就是見官不貴、田產免税之類的小賞是。但對於商人們來説,這種榮耀的意義遠比所謂的價值要高得多。
特別是等北方的戰事平定下來後,肥沃但偏僻的土地不只是需要人口去耕種,同樣也需要商人去開闢新的商路,達到南貨北上、北貨南下的通效果。
而真正讓商業繁榮起來得,卻是貞觀十年當今陛下李世民親自下旨之後。正式拉開帷幕的海上貿易。
在大唐皇家船隊的帶領下,僅僅只是一年不到的樣子,海上貿易的巨大利益就讓無數的人為之瘋狂。
大唐的茶葉、瓷器、絲綢、香料、名酒,只要運出去,很容易就能換來同等價值的黃金、白銀或者珠寶。
聰明的人則是會將貨物賣掉後。再帶上一船當地的特產回到大唐販賣。
比如説相當受歡的崑崙奴、高麗婢,以及各種新奇的商品。
就算你再不會做生意,隨便拉一船銅回來,也能再賺上一大筆。
北方的土地、南方的海運,再加上李安然和雲燁不斷將一些現代科技和理念“改頭換面”之後推廣出去。
整個大唐就好像坐上了火箭一樣,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國力就暴漲了n倍。
一些比較聰明的臨國,眼瞅着情況不對,連忙派出使者不是表示要結盟,就是表示願意臣服於大唐的天威之下。
這要是換成以前,李世民妥妥地會被這種萬國來朝的局面給樂得暈頭轉向。
可有了李安然和雲燁這兩個仙家弟子在,那些名為結盟或者臣服,實際上是想挖大唐牆角的臨國,很快就嚐到了搬石頭砸自己腳的苦果。
至於那些明裏、暗裏都非要跟大唐過不去的國家,比如突厥、回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