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最後一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十八章最後一戰戰爭的雙方都急於尋求對手主力決戰,這樣的情形在人類歷史上似乎還不多見。出現這樣的局面,或者是有一方的情報判斷不準確,或者是一方已經開始失去了耐心和理智。
布里斯托爾歷三五二一年,爆發在桑尼亞羅行星附近的星域的那次決定的戰役,就是這樣一場令人刻骨銘心的慘烈決戰。
在遙遠的太陽曆二十世紀初,當時還是人類主要聚居地的地球上曾經爆發過一場很多國家捲入的戰爭,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那次戰爭中,曾經有過一場被載入軍事教科書的著名戰役ˉˉ“坦能堡”戰役。
坦能堡之戰的雙方是當時還存在的兩個地球上的大國:德國和俄國。
當時的形勢是俄國以兩個軍團的兵力侵入德國的領土,試圖將德國在東線的主力一舉殲滅,因為他們在軍隊數量上佔有壓倒的優勢,幾乎是對手的兩倍以上。
而這支龐大軍團的敵人,當時的德國也正在尋找一個機會,將大舉入侵的敵人儘快殲滅,以求儘早結束兩線作戰的局面。
於是一場慘烈的戰役開始了:狹長的馬祖湖將俄國人的兩支軍團分割開,而複雜的森林地形則掩護了德國軍隊的穿和機動,最終是人數佔優的俄國軍團被更加
鋭的對手徹底分割擊潰,幾乎全軍覆滅。
而當第二次布里斯托爾戰爭快要進入到第四個年頭時爆發的桑尼亞羅戰役,則幾乎就是那場坦能堡戰役的翻版!
在桑尼亞羅之戰爆發前,已經就任馬瑟梅爾同盟軍參謀長的阿歷克斯,在戰役結束後的記中是這樣描述的:“難以置信會有如此的巧合,決定了戰爭最終勝負的這場決戰的進程,竟然與歷史上的坦能堡之戰如此雷同!當年率領行動遲緩的龐大軍團奔赴死地的兩位俄國將領之間的猜忌、不信任,甚至仇恨,竟然無一例外地全部出現在了約瑟夫。蘇拉和侯
因?庫特里斯兩人身上!當約瑟夫坐視庫特里斯艦隊的滅亡時,同樣不幸的命運已經在迫近他了,最終是
巴斯蒂安像當年的德國將軍弗朗索瓦一樣,以極富想像力的穿
出現在了約瑟夫艦隊的後方,給予了敵人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擊…”
“而雙方軍隊的狀態也是如此地相似:俄國人的軍團雖然人數佔壓倒優勢,但組建倉促,士兵缺乏訓練且士氣低落,軍官對作戰前景一無所知,沒有決心…而太陽系遠征軍和佔領軍在桑尼亞羅之戰前的狀態也非常奇怪,以他們連續失敗之後的士氣和戰力,主動尋求這樣一場決戰,只能説明他們的指揮官已經被我軍跨越佩塔魯尼要,不斷蠶食星系內部領土的戰術折磨得失去了耐心,不論勝利或失敗,他們或許只是想盡快看到一個結果…這些與當年坦能堡之戰中的那些俄國軍人何奇相似?當初的俄國軍團中,即使是最高指揮官也對發動那樣一場戰爭的目的不以為然,士兵更是不願意遠離家鄉去為了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目的作戰…”
“更有趣的是,這兩次戰役的命名地,實際上都是毫無戰略意義的地區:坦能堡不過是戰前德國軍隊司令部駐紮地附近的一個普通的小城鎮,戰鬥實際上一分鐘也沒有發生在那裏;而桑尼亞羅星球則是位於佩塔魯尼要和切阿主星之間的數十個行星中的普通一個,既不是戰略要衝,也不是重要的工業或後勤基地,甚至都沒有位於要
到主星之間的主航道上!選擇這樣的一個決戰地點,只能説明敵人關心的只是戰鬥本身,而沒有戰略考慮,我幾乎肯定厭戰的情緒在戰前就已經開始在敵人內部蔓延…”做為最終的戰勝一方,阿歷克斯的
記或許會使人
到失之偏頗和過於蔑視對手。
事實上,參加桑尼亞羅之戰的雙方軍力對比是:約瑟夫率領的遠征軍艦隊擁有戰艦三ooo艘,庫特里斯艦隊則擁有將近四ooo艘戰艦,而兩支艦隊中的軍人總數則達到了一ooo萬從這個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同盟軍的敵人確實是傾巢而出投入到了這場生死之戰中。而同盟軍方面參戰的則是傑夫艦隊的一八oo艘戰艦,伊亞艦隊的一六oo艘戰艦,
巴斯蒂安艦隊的一五oo艘戰艦和新組建的布里安艦隊的一ooo艘戰艦,總計不到六ooo艘戰艦和八oo萬士兵。
從表面上看,同盟軍處於軍力的劣勢,但同盟軍的戰艦中有將近二ooo艘是裝備了聖卡門羅大炮的“伊斯托利亞”級最新戰艦,這使得同盟軍在戰力上已經略為佔據了上風,再加上更加充分的情報工作,更加高昂的士氣,和提督們出指揮下的艦隊
妙的機動與協同,桑尼亞羅之戰的勝負事實上是在開戰時就已經註定了的!
而太陽系遠征軍和佔領軍方面在戰前的情報工作則糟糕得難以置信:他們甚至一直以為徘徊在桑尼亞羅星域附近的同盟軍艦隊只有四ooo餘艘戰艦,而且本不知道決定了庫特里斯艦隊命運的伊
亞艦隊的存在!
當約瑟夫和庫特里斯分別率領各自的艦隊進入桑尼亞羅星域的時候,接他們的是傑夫和
巴斯蒂安的艦隊,雙方進行了簡單的接觸戰之後,
巴斯蒂安艦隊首先“潰逃”接着傑夫艦隊也開始了十分明顯的後撤行動。
或許是巴斯蒂安的“潰逃”表演得實在
真,約瑟夫和庫特里斯的艦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追擊且戰且退的傑夫艦隊,他們堅信能夠憑藉壓倒
的戰力優勢將對手一舉殲滅。但在不斷的高速追擊中,太陽系軍隊龐大的戰艦數量逐漸變成了劣勢,他們的戰線被越拖越長,終於到了首尾失去聯絡的程度。
而傑夫艦隊則仍然極有耐心地繼續“拖”着兩支臃腫而疲憊的艦隊,圍繞着桑尼亞羅星域特有的隕星帶繞圈,直到外圈的約瑟夫艦隊意識到了危險,開始逐漸收攏隊形…
這時,一直駐留在桑尼亞羅行星上的布里安艦隊開始了計劃中的出擊,這支小規模的艦隊和那段在拉森要就累計下的提督間的仇恨,使得約瑟夫艦隊拋棄友軍轉而開始追擊布里安艦隊。
據後來庫特里斯向太陽系國防軍發去的指控他的同僚的報告來看,約瑟夫艦隊棄友軍於不顧轉而追擊布里安艦隊之後,曾經有長達六個小時關閉了與庫特里斯艦隊之間的通訊聯絡!無從瞭解約瑟夫為何做出這樣反常和自私的舉動,但可以肯定的是ˉˉ在力爭消滅敵人的時候,約瑟夫是不會介意友軍的死活,甚至樂於使庫特里斯艦隊成為自己的炮灰和盾牌的!
正是這六個小時,決定了庫特里斯艦隊的命運:一直冒着巨大危險潛伏在隕星帶中的伊亞艦隊出擊了!快速的分割和絞殺使庫特里斯艦隊凌亂漫長的隊形頃刻間分崩離析,接着那些各自為戰且失去鬥志的戰艦,紛紛成為了伊
亞艦隊和反戈一擊的傑夫艦隊練習
擊的靶子!
在短短的六個小時裏,將近三四oo艘戰艦和四oo多萬士兵就在耀眼的爆炸和光團中,化成了宇宙灰塵…
直到這時,一直與布里安艦隊且戰且行的約瑟夫艦隊才意識到了自身已經陷入了毀滅的危險之中!與當年在坦能堡戰役中,較晚遭到毀滅打擊的那個俄國軍團一樣,完全失去信心和鬥志的約瑟夫艦隊進行了短暫的最後抵抗之後,開始了幾乎失去控制的潰逃!
然而,當早先以敗退之勢“退出”戰場的巴斯蒂安艦隊,從連同盟軍指揮部也沒有想到的十一點鐘方向出現在潰逃的約瑟夫艦隊面前時,這支艦隊的命運也就註定了ˉˉ在四支士氣高昂的敵方艦隊的圍攻下,比庫特里斯艦隊毀滅得更加徹底和完全,三ooo艘戰艦幾乎全數被擊毀,四二o萬士兵陣亡!
事實上,太陽系方面在這場戰鬥中並非全無勝機。假如約瑟夫艦隊在誘敵的布里安艦隊出現時,沒有追擊上去而是收攏隊形後,調轉方向來保護庫特里斯艦隊的側翼,那麼戰鬥的勝負還將很漫長。
而且,假如戰役這樣進展的話,那麼巴斯蒂安艦隊想像力十足的詐敗和轉擊也許就成了一個敗筆。但事實上,戰鬥的進展卻使得
巴斯蒂安艦隊的這次大膽的行動在戰術上獲得巨大成功!
戰役就是這樣:勝利者的勝利往往是失敗者拱手送上的。
戰爭的最後結果幾乎可以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太陽系遠征軍和佔領軍共計損失戰艦六三oo艘,陣亡士兵八二o萬人以上;而獲勝的同盟軍損失的戰艦總計只有一二oo艘,陣亡士兵一五o萬人!
桑尼亞羅戰役是長達四年的第二次布里斯托爾戰爭中,雙方投入軍力最多的一場戰役,也是勝利者的戰果最顯赫的一場戰役,更是對戰爭雙方而言的實際意義上的最後一戰!因為這一戰已經將太陽系遠征軍和佔領軍的艦隊全部毀滅,直到戰爭結束,再也沒有在宇宙中發生過像樣的戰鬥!
不過,桑尼亞羅戰役的兩位敗軍之將卻似乎比坦能堡的那兩個俄國將軍好運一些:約瑟夫和庫特里斯沒有自殺或被送上軍事法庭,而是幸運地分別逃回了佩塔魯尼要和布里斯托爾星系的主星切阿。
但是,這兩個曾經主宰着這個美麗的星系的將軍,如今卻只能依仗着強大的要和主星上駐留的大批陸戰部隊,困守着這兩個星球,坐視着曾經被他們鄙視的敵人無視要
的存在而直接跨越進星系的內部,不斷掃蕩和佔領着除切阿之外的各個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