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親郭派”之所以在峽江大橋一事上寸步不讓,其原因不在新方案提高了造價,而在於新方案全盤否定了郭小勇策劃已久的“市長工程”是對郭小勇權威、“親郭派”地位和利益發起的宣戰。

郭小勇先是把峽江大橋申請立項報告省裏已作批覆的事説了,接着,把省裏相關領導對建造峽江大橋提的一些意見和指示跟薛明漢作了彙報,並強調省委、省政府及省通廳的意思是希望他們能夠儘快開工建設,儘早完工。

省裏的意思,郭小勇就是不説,薛明漢也知道,在他來峽川的第三天,梁省長就跟他説了這事,要他抓緊時間,快點把峽江大橋建起來。梁省長不催,薛明漢也想這個工程儘快上馬,這不僅是城市建設的需要,也是他在峽川打下基礎、扎穩腳跟的需要。可是,他不願意就這樣匆匆上馬,正因為這是他上任後的頭一個工程,又是前任班子留下來的工程,所以,他不僅要把峽江大橋建起來,還要把峽江大橋建設好。

橋的選址薛明漢去看了三次,薛明漢很滿意。最後一次去的時候他站在橋的選址區,望着遠處正在開發中的東、西新區,腦子裏冒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小勇市長,説説你對建造峽江大橋的想法。”郭小勇可能是摸不清這位新書記的底吧,想了想,説:“我徵求了幾位同志的意見,他們的意見是等批文下來後立即招標,越早動工越好。”薛明漢離開沙發,走到辦公桌前,端起放在辦公桌上的茶杯輕抿了一口,又看了看那幅字,把杯子往辦公桌上一放。他剛想説話,郭小勇先説了:“薛書記,您是怎麼想的?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缺口資金解決了嗎?”

“還沒有,還差300多萬吧,準備到省裏再跑跑,把這個缺口給填了。”

“小勇市長,你有沒有想過把峽江大橋建成峽川市的標誌建築?”郭小勇怔了一下,搖搖頭,説:“有人提過,不過反對的同志很多,後來也就沒人再提這事了。”

“那些領導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主要有這麼兩點,一是峽川城區面積不大,人口車輛不多,沒必要建造這麼好的橋,實用就行了,太好的橋顯得有些不實用。二是峽川經濟還欠發達,可用財力有限,如果要把峽江大橋建成標誌建築的話,那橋的造價會是現在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而且很難爭取到省裏的支持,缺口資金會很大。”郭小勇説的資金問題薛明漢考慮過,在他看來,這並不是最棘手的問題,最棘手的是,如何説服那些認為費財力的市、省領導。

“他們説的也不無道理,但是,你考慮過沒有,我們的東、西兩個新區是按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進行規劃的,而我們的峽江大橋呢,卻是縮手縮腳低標準低要求進行設計,按這種設計建造的峽江大橋是很難跟未來的東、西新區相融合的,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這個我們也考慮到了,所以後來作了些調整。原來是打算花個千把萬建成普通公路橋的,後來考慮到這一點,就在原先的預算上多增加了600萬,在橋的外觀、寬度和材質上作了些調整。薛書記,如果從長遠考慮,把峽江大橋建成峽川的標誌建築那是很有必要的,可問題是我們拿不出這麼多錢啊。”郭小勇想説,即便拿得出這麼多錢,就峽川的發展現狀,也不可能把錢花在一座橋上,因為峽川要搞的工程不止這一個,等着用錢的地方多着呢,就拿新區開發來説,雖説開發商為主,政府為輔,可需要政府出錢的地方仍然很多。可想了想,還是沒説。

“我在想,如果把峽江大橋建成一個多功能體建築,橋面採用現代坡屋建築風格,在橋的中心位置建設一個三層建築面積達到4000餘平方米的觀景台。橋的寬度增至308米,改成雙向4車道,引橋部分兩端各延長15米,這樣橋的總長度就是200米。你回去叫人做個預算,建這樣一座橋大概要多少錢。”

“可是”

“先做個預算嘛,建不建到時我們開會再討論。搞得到錢就按新方案建,搞不到錢那就按原來的方案建,那樣別人總不會説什麼閒話了吧。”薛明漢見郭小勇又想拿沒錢説事,就有些不耐煩。

郭小勇似乎也覺到了薛明漢的不悦,便説這事他馬上回去安排,儘快把新方案的預算報告拿出來,然後又説了些新區開發的事便告辭了。

郭小勇一走,王一名就回到了薛明漢的辦公室。

“小王,你馬上打電話給建設局楊局長、發改委陳主任、通局易局長和財政局李局長,要他們到峽江大橋的選址處來,我在那裏等他們。”王一名看了下手錶,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估計這些一把手不能及時到位,便問道:“薛書記,萬一有些人在開會或者有其他事情來不了呢?”

“那就讓他通知副手過來。”

“好。”王一名就回僅一牆之隔的辦公室打電話去了。王一名打電話的那會兒,薛明漢又盯着那幅字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薛書記,已經全部通知到了。不過”王一名言又止。

“不過什麼?”薛明漢轉過身來,面對着王一名,問道。

“他們都説有事來不了,但會派二把手過來。您看我們是去還是不去呢?”

“去,為什麼不去?小王,你馬上派人去了解一下,看這些人是真的有事來不了,還是在找藉口推託。不過,要注意方法,別讓人看出破綻。”隨後,薛明漢就驅車去峽江大橋的選址點了。車剛停穩,財政局的副局長羅亮海和通局的副局長林澤厚也就到了。又過了一會兒,建設局副局長白小易、發改委副主任辛遠的車子也一前一後抵達了。

“峽江大橋是峽川城區的第五座橋,也將是峽川市最寬最長的一座橋。按現在的設計,建成後的峽江大橋是170米長,15米寬,其標準,也就相當於普通的公路橋吧,跟峽川橋、八一橋、解放橋比除了長點寬點外沒什麼區別。這樣的橋,待東城新區和西城新區開發好後,待峽川的經濟崛起之後,是不是會落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必要把峽江大橋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大橋?今天叫大家過來,就是想聽聽大家對即將開工建設的峽江大橋有些什麼意見和好的建議。這不是開會,大家就不必這麼拘謹了,希望大家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薛明漢開門見山地説道。

羅亮海他們都是副局長,説話沒什麼分量,對政府興建峽江大橋這等大事更是不敢多言,以免出言不慎得罪了本部門的一把手。基於這樣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大家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説話。

“澤厚同志,你先説説吧。”薛明漢見大家都不説,就開始“點將”王一名掏出本子準備做記錄。

“小王,記錄就不必做了,大家只是隨便聊聊。”薛明漢覺得不做記錄更能消除羅亮海他們的顧慮“澤厚同志,説説吧。”

“薛書記,那我就説點我的淺顯之見吧。從目前峽川的人口、經濟、通上看,修建普通的公路橋是完全可以滿足當前所需的,但是,隨着峽川經濟的發展,人口、車輛的增多,普通公路橋無論是從實用還是觀賞上看,都適應不了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所以我覺得薛書記説的把峽江大橋建成一座現代化大橋還是很有必要的。”林澤厚在局裏並無實權,凡涉及工程項目、財經財貿的事情易平和都牢牢抓在手裏。他雖是第一副局長,看似比三把手四把手權力大,其實也是個空殼。對易平和的專橫跋扈早就耿耿於懷了。他知道易平和是親郭派,肯定是會極力反對薛書記把峽江大橋建成標誌建築的。

建設局副局長白小易從薛明漢的開場白中就明白了市委書記召集大家過來的用意。林澤厚説話的時候,他又一直在觀察薛明漢的表情,見薛明漢面帶讚許,頻頻點頭,心裏就有了主意,待林澤厚一説完便接過話茬:“林局長説得對,城市建設我們不能只看當前,而是要有長遠的眼光。”發改委副主任辛遠也附和着説只有把峽江大橋建成現代化大橋,才不會造成真正的費,並舉了某地某大橋因建時設計保守,僅隔五年就淘汰了,只好拆除重建的例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