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劫殺〔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隨着戰鬥持續下去,在孔璋的神識應中,各個聖階的不同越來越清晰。

武帝的分解之力同樣是來自於自身的微粒子先行分解,化為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的更小微粒子,其中一種正是孔璋見過的那種正核之力與負離之力恰好平衡的。

而另一種細微粒子則是完全具有正核之力,只是比正核縮小了很多倍,而崩解時的這些微粒子,所分解出來更細微粒子的數量並不相同。

孔璋最好聚合的是負離,那些負離受到分解時的巨大力量,而離自己原來的躍遷軌跡,孔璋以神識捷的捕捉到任何一個這樣的負離,都能較為輕鬆的將之納入自身微粒子的軌跡中。

較難聚合的是那宛如縮小化正核般的細微粒子,孔璋暫且將它稱之為太素子,即使被納到自身的躍遷軌跡中來,也只是與原來的正核擠在一處,帖得緊緊,但並不代表真正的融合。

相對於自身原來的穩定軌跡而言,增加一個遊離過來的負離,孔璋很快便能重新平衡下來,但每增加一個縮化後具有正核之力的太素,卻要困難十倍百倍不止。

但最麻煩的還是納到那些正核之力與負離之力恰好平衡的微粒子,孔璋稱之為太極子,取陰陽平衡之意,當然在這太極子上的兩股相反之力已經不知道比普通的陰陽之力高明多少倍,離大道本源更加接近了,只能意會。

這些太極子是正反平衡,但是當它們進入孔璋的躍遷軌跡後卻往往會受到其中並不平衡的正反之力的影響而產生異變,而這種異變又往往會令其撞入的躍跡軌跡產生難以預料的改變,由此而產生的變數以孔璋此時的神識仍要頭疼萬分。

就好像是在一桶裝滿了安靜的魚的水桶中,忽然扔進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魚來。

而且這次的戰鬥與當初與夜照空生死相拼時又不yiyàng,夜照空是造成己身與敵一同分解,如倒骨牌倒的鏈式分解,自身分解完時便如蠟燭燃盡。

而眼前的武帝卻是彷彿可以無限的打出這恐怖的分解之力,原本不可控的分解之力在他與青龍聖靈的力量結合後變成了可控,至少不會徹底毀滅自身,卻可毀滅敵人。

隨着神識追躡越來越多的粒子分解,孔璋發現武帝分解之力所分解出的粒子中,每顆原子正核中分解出來的太素子和太極子似乎數目並不yiyàng。

上一次與夜照空戰鬥時面臨分解,但夜照空是與他血融在一起再分解,當時的體內除了己身的微粒子外,就只有不斷分解中的夜照空,而夜照空當時的每一顆微粒子分解出來的太素子與太極子當然是yiyàng的。

但現在就體現出差異了,現在武帝是空中與諸人大戰,每一拳揮出的分解之力不光是分解己身,還有其他五大聖階的力場,還有力場之間的虛空。

虛空不空,看似空無一物的虛空中,其實是充滿元氣。

元氣是什麼?

沒有嚴格的概念,但以孔璋現在的修為和神識,已經能覺現在身處的虛空,實際上同樣是充滿了各種微粒子,元氣與那些微粒子躍遷有極大關係。

當然,這裏的虛空僅是指現在孔璋的周圍,若換了在界天障壁間的虛空,其中的元氣又與此間大不相同,但若以此推之,大約也是與微粒子躍有關。

這種情形下每一顆微粒子正核分解後的太素與太初竟然會出現差異,這令得孔璋忽然生出一個明悟。

那就是從外形上看似一模yiyàng的微粒子,果然是有區別的。

只是這其中的區別要清實在是太複雜,不但只是正核與負離的平衡程度,是三七平衡穩定下來的,還是四六平衡穩定下來的,又或是八二平衡穩定下來。

更大的關鍵其實是在正核,外表看似一致的正核,即使大小如一,但實際上每一顆微粒子正核所具有的力量都是可能不同的,而正核的不同,如果還能形成一顆穩定下來的微粒子,那麼與其相反而互相抗衡的負離數量便會不同,由此而產生的躍遷軌跡和負離的層數也不同。

但這仍是在正核與負離層次的法則,但從中卻可以看出一點,負離是“被動”而正核是“主動”若正核沒有分解,孔璋要進一步探索其中的法則不知道要多少年,但先後經歷了夜照空和眼前正在進行的武帝之戰。

他忽然明白決定正核不同的正是那太素,因為正核完整時所具有的力量與分解後化為太素的質yiyàng。

而其中的太極則更像是一種稀釋的作用,就像是把墨水倒進清水裏,水的變化程度是由墨水的多少決定的,而清水的作用只是緩解和稀釋。

當墨水的多少已經佔據清水加上墨水的絕大部份時,其必深。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太素子。

但太極子既具有上面類似清水的作用,又不只是清水的作用。

嚴格的説來是這樣,當太極子是處於相對靜態,與太素子一起被凝合成一個正核時,便是清水之於墨水。

而一旦分解,太極子處於動態時,便成了跳進安靜水桶的活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