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韓癀面一肅,拱手道:“聖上,錢糧一事,自來由户部籌劃,臣想來左右也不過開源節四字,開源之事,微臣不知,但節還能提及一二,如今京營裁汰老弱已畢,而九邊之軍數量龐大,空額吃餉之事普遍,今當裁汰老弱,清查空額,如今兩位軍機赴北查邊,已有數月,也當拿出整頓邊軍的章程,此外,就是整肅貪腐,京察正在進行,而地方大計也遞送上來,刷新吏治有望。”崇平帝面沉靜,道:“前南安郡王和保齡侯已遞送至軍機處上疏,寧夏、固原幾鎮,多已清查空額。”隨着南安郡王之女嫁給魏王,南安郡王也開始忠於王事起來,以其威望,查察兩鎮軍兵實額,追繳歷年貪墨三成處置了幾個軍將,殺雞儆猴,倒也做出一些成效。

與此同時,北靜王也在大同、太原等軍鎮也開始清查空額,只是北靜王這邊兒不大順利。

“地方官員貪酷之事,朕已經讓都察院派遣官員前往地方巡視,查察不法,整飭貪腐,就先從山西開始,凡貪贓枉法者,先行抄家,一體拿問。”崇平帝又敍道,然後看向許廬道:“許卿,此事你要上心。”隨着內務府、國庫因抄家補血幾次,抄家已經漸漸成為崇平一朝的先行作。

許廬面謹肅,拱手道:“微臣遵旨。”最近朝堂的風向果然頗為詭異,只怕還是與賈子鈺有關。

崇平帝冷聲説道:“至於户部糧税,先完夏税,如有缺額,再由內務府撥銀給户部購糧,賈子鈺剛剛在洛陽之嵩縣發現一處金礦,探明藏金百萬兩。”韓癀、趙默:“……”楊國昌:“???”百萬兩黃金?小兒在河南發現的?

百萬兩黃金,如按照一比十的兑換比例,就是價值千萬兩白銀的礦藏,縱然減免北方諸省一年賦税都沒有什麼問題。嗯,也不能這般算。

開鑿金礦,一年肯定開鑿不完,可能陸續開鑿十幾年,但—年哪怕開鑿七八萬兩,也是近百萬兩白銀。

只可惜是內務府主持開礦,而非工部和户部……

對內務府的與“民“爭利,文官自然頗有微詞,但這是太祖一朝的祖制,前明同樣用有礦監,為宮中斂財,也就在另外一個時空的崇禎實誠……聽了文臣的忽悠。

於是,內務府就這般一直存在下來,並源源不斷為皇室輸血。

可以説,陳漢比之明末能撐到現在,內務府要佔很大一部分功勞,時不時可以輸血,而忠順王雖然貪夢成,但斂財也是有功的,收天下河澤礦石之利以饋財用。

韓廣眉頭緊鎖,面凝重,心頭蒙上一層陰霾。

這賈子鈺莫非有着天眷,督撫河南不及兩月,就尋找到一座金礦?

這……照這般勢頭,只怕有些壓不住。

趙默心頭同樣震驚莫名,生出與韓演一般無二的想法。不過,壓不住也要壓!

礦藏之類東西,可一不可二,能找到一個還能找到一堆不成?

就在幾位閣臣眉頭緊皺,思索不定之時,崇平帝説道:“另外在新安縣等地,尋到儲量豐富的石炭礦,子鈺上疏所言,可許工部成立煤炭司,開鑿礦藏,以為百姓常取暖做飯所需,此外,賈子鈺另外一封奏疏中提及,太倉以及河南府藩庫尚有糧米二百四十萬石,河南今歲雖同樣遭了旱災,但應不用由中樞從巴蜀解運糧米,同時,河南可提前卸今年夏税六十萬石解送給户部應急,以完夏税,再送四十萬石解送兵部,以輸山西等地軍鎮祿米。”賈珩一共上了兩封奏疏,一封是訴説礦務,一封是訴説農事。

趙默眉頭緊皺,臉變了變,陰結如冰。石炭礦而已,山西等地到處都是。

楊國昌心神劇震,已經心頭説不出話來,將到了嘴邊兒的“礦藏所得之利,是否由户部……”給嚥了回去。

至於河南洛陽的太倉還有糧米,此事朝堂百官無不知曉。

當初賈珩追繳了衞鄭兩藩的三百五十萬石糧米,加上原本的四十五萬石糧米,幾有四百萬石。

後來大軍出征河南都是用的是太倉糧食,沒有再向朝廷要一粒米,而後續的安撫、修堤也多是用米糧以工代賑。

按一個士卒每月四鬥五升糧,馬匹每天三升料,一束乾草,加上路上轉運,近萬大軍每月消耗糧草三萬石。

八萬大軍每月消耗米糧二十四萬石,如今平叛一個多月,加上撫卹賑濟災民,大致消耗了近三十五萬石。

之後就是給參加徭役的百姓本人在河道上管吃,而家裏發以米糧聘用,維持餬口,以渡旱災。

正是因為有着米糧,才能讓賈珩在河南沒有後顧之憂地大刀闊斧役使民力,甚至因為以米糧賑濟,活命無數,在百姓中反而民聲斐然。

崇平帝道:“賈子鈺所上密奏中提及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畝產數十石,要在河南推廣,同時思及北地旱災嚴重,建言朕在北方諸省推廣種植番薯。”此言一出,三位閣臣都是面面相覷,心頭震驚不已。

在場幾人都曾在地方為父母官兒,深知農事,谷麥也不過一畝幾石的產量。

番薯,畝產數十石,這怎麼可能?

這永寧伯興修河堤還好説,現在更是説番薯畝產可收穫數十石,難道是諂媚於上,信口開河?

但是思量片刻,也沒有人出言質疑,因為,幾人心頭既知天子不喜,那麼就是等賈珩説的越多,將來錯的就越多。

楊國昌面倏變,蒼老目光中見着驚疑之,拱手説道:“聖上,此事可否確實?”崇平帝道:“説是從閩地移栽而來,還未在河南試種收穫。”楊國昌面變幻了下,心頭鬆了一口氣,拱手説道:“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聖上,老臣以為此事還需斟酌,北方諸省夏糧收割後,還要種植秋糧,如是種了番薯,水土不服,再是絕收,老臣恐怕後果不堪設想。”每年所收秋糧比夏糧更多,夏糧只相當四分之一,而且夏糧有不少抗旱作物,再是與賈珩黨爭,也不能真的在諸省廣為種植,影響了夏糧。

“朕之意原本也是先在河南試種,如確屬水土適宜,不説畝產數十石,縱是畝產十餘石,不懼旱蝗,對我大漢也是一樁天大的福事。”崇平帝道。

雖他心頭也有疑慮,但誠如皇后所言,這種事情也不易作偽,實在不行,他親自在宮中闢田一畝,讓內監進行種植,查看收穫情況,如果畝產十石,今年可以預料的北地饑荒將大為紓解。

事實上古代一些重視稼穡的皇帝,每到耕時節,也會象徵地下地耕種,以示重農務本,故而後世歷史書多是獎勵農桑、崇尚儉樸云云。

議論完夏税之事,內閣眾臣以及左都御史許廬,紛紛各懷心思地告辭離去,前去忙碌各自的公務。

在含元殿的崇平帝,看着一眾閣臣離去背影,面默然,目光明晦不定。

隨着他對賈子鈺重用頗深,朝中文官多不樂見於此,已隱隱有聯合制衡之意。

此事………總之,將來有利有弊。

而隨着幾位閣臣的離去,賈珩在河南嵩縣發現金礦以及新安縣發現石炭礦的消息,也在神京城中擴散開來,而內衞的探事也在暗中鼓吹是上蒼賜予天子之財,天佑崇平。

本身也是對近些年北地大旱等災害異警的某種回應。

原本京中一些古怪的氣氛,以及“勞民傷財,聽風就是雨、瞎折騰“的説法也漸漸消散不見。

且讓賈某人在河南折騰,剛剛尋個金礦,左右也就是折騰一年的出產,頂多最後不下雨,再看看他“杞人憂天“的笑話。

**********************************************************************

第六百二十三章賈珩:留個門,只是想……亡命天涯神京城漆黑夜籠罩大地,如銀明月懸於天空,如輕紗、似薄霧,披落在宮殿屋脊之上,大明宮內書房中依舊燈火通明,亮若白晝。

崇平帝從一摞奏疏中抬起頭來,問着垂手侍立的戴權,問道:“京裏輿論如何?”自午後時分,隨着內閣諸臣出了宮門,在河南發現金礦的消息也傳至外間。

戴權低聲道:“回稟陛下,奴婢已經着人在酒樓、茶肆傳揚此事,京中百姓都説上蒼庇佑,賜金以予陛下。”崇平帝點了點頭,道:“如今因為北地諸省興修水利的事,鬧得人心浮動,物議沸騰,先前將賈子鈺的奏疏遞傳至通政司,由邸報登載,想來能平定一些浮議。”戴權遲疑了下,建言道:“陛下,奴婢要不給永寧伯飛鴿傳書……”這位自天子在雍王潛邸時就跟隨着的戴內相,顯然並非表面這般簡單。

崇平帝默然片刻,沉道:“子鈺心頭有數,不用提醒,原也瞞不住,不過可以飛鴿傳書給子鈺,待河南移栽番薯而罷,將番薯之種連同農夫,快馬遞送至京,朕要在後花園中移栽種植,以觀畝產收成。”自打進入崇平年間,大漢北方諸省經年大旱,再加上前不久皇陵在地震中坍塌。

儘管陳漢朝廷通過處置了忠順王,並在官方層面始終淡化天人應,抑制住表面的人心浮動,但暗地裏百姓心裏泛着嘀咕。

而後緊接着,河南民亂大起,開封府城淪陷賊手,更是將“烽煙四起,風雨飄搖“八個字明晃晃地擺在眾人面前。

河南民亂席捲中原之地,賊寇攻陷一省府治,大漢是不是要氣數將盡,改朝換代了?

但不想,賈珩率領京營大軍,在第一時間平定叛亂,相當於一盆冷水將這種野心家心底的小火苗迅速澆滅。

而之後,高嶽等賊首匪梟的伏法,更是在神京城中有力震懾了大江南北的人心,大抵是……快跑!朝廷有兵!

而今天,隨着河南府下轄的嵩縣等地發現儲量百萬兩的金礦,新安縣發現石炭礦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神京城都是議論紛紛起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