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平帝自身子漸漸調養恢復過來後,又如往常一般埋首公務案牘,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讓宋皇后擔憂的不行,這幾天頻繁過來尋着崇平帝回後宮用飯、安寢。
“梓潼,你過來了?”崇平帝將手中的奏疏放下,起身,離了書案,吩咐着內監準備繡墩,看向宋皇后,問道:“她們還在太后那裏求情?”隨着衞鄭兩藩被楚王押解進京,衞鄭兩藩的親眷,幾位王妃、側妃,也都紛紛隨着衞鄭兩藩上京,於前來到神京後,就進得宮中向着太上皇以及馮太后求情。
也不知誰給衞鄭兩藩出的主意,以繩自縛宮門,然後前馮太后親自出面接見了一眾女眷。
提起此事,頗讓崇平帝惱火,連帶着對楚王這幾天都有些厭煩。讓幾人離着神京,怎麼還能讓這些衞鄭兩藩的親眷都不攔住進京。
其實,楚王也有苦難吃,本來説好是兩位藩王進京需得照顧,所以留了面子,結果進京就搞這麼一出。
宋皇后柔聲道:“太后這兩天陸續接見了幾人,説了一些寬的話。”想了想,低聲道:“在重華宮父皇那邊兒倒是閉門不見。”見崇平帝臉
不大好看,輕聲説道:“陛下,最近京裏也鬧的沸沸揚揚的。”隨着兩藩被押赴宗人府鞠問,整個神京城籠罩在風風雨雨中,文武羣臣都關注着兩藩的處置結果,文官自然沒有異議,但總是難免有一些雜音。
崇平帝沉道:“朕這兩天思量着處置之策,也有些左右為難。”他自是傾向於就此削除兩藩之爵,但前不久忠順王剛剛被除了爵,一下就有兩位宗室藩王被除爵,落在天下人眼裏,就有天家刻薄忌厲之嫌。
就在帝后兩人議論鄭衞兩藩之時,殿外一個內監盤桓着,似乎遲疑着要進去,戴權連忙過去,聽其耳語一番,面一喜。
快步進得殿中,將一個放有奏疏的木盒高高舉過頭頂,説道:“陛下,河南永寧伯的奏疏。”崇平帝面怔了下,旋即,心頭大喜,説道:“快拿來。”也就是半個多月前,賈珩上了一封治河奏疏,而後上了一封奏疏,之後再無奏疏遞送。
宋皇后玉容笑意嫣然,柔聲問道:“可有咸寧遞送來的書信?”戴權一邊上前,遞上奏疏,一邊陪着笑道:“回稟娘娘,只有永寧伯的奏疏。”
“哦。”宋皇后凝了凝眉,晶瑩如雪的玉容上不乏失望之。
最近也不知為何,咸寧也不怎麼往京裏送着書信,如果不是先前四弟的書信,幾乎以為在河南出了什麼事兒。
這位麗人如何知道,咸寧公主此刻正沉浸在於賈珩的玩鬧中,已記不得再往京裏寫信。
戴權連忙近前,幫着打開木盒,道:“陛下,是兩封。”因為賈珩是軍機大臣,又是錦衣都督,故而現在的奏疏已有幾分“密摺“的意味。
崇平帝點了點頭也不以為意,畢竟,連着六封奏疏,他都見過。
拿起其中一封奏疏,迅速閲覽着,隨着逐字閲讀而罷,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眸光深凝,面振奮。
只見其上奏疏大致奏稟了礦藏資源,主要是金礦,其次是石炭礦,並提出石炭可以用來取暖,做飯,以減少百姓對木材取暖做飯的依賴,從而固水土,以利長遠。
其中尤為引崇平帝目光的是,經過內務府廣儲司的匠師,對金礦初步進行了評估,儲量豐富,或有百萬兩黃金。
因為後世多用十兩秤,一斤沒變,一兩變多,而漢制尚用十六兩秤,故而後世三十噸的金礦,近百萬兩毫不為過。
當然,不是一次能夠冶煉出來的礦藏,需要開採好幾年。
宋皇后見着崇平帝眉宇間的喜,秀眉下的明眸閃了閃,心底有着好奇,喚道:“陛下。”
“子鈺剛剛奏報,洛陽嵩縣發現了價值百萬兩黃金的金礦,另外洛陽新安縣等地還發現了不少石炭礦,儲炭豐富。”崇平帝面頰上的冷硬之早已消失不見,聲音因為情緒
盪,已經漸漸顫抖起來。
百萬兩黃金,哪怕不能一下子挖掘、冶煉出來,可每年至少數萬兩的金子遞送內務府,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更不用説還有石炭礦。
“百萬兩黃金?這可真是天賜陛下之財了。”宋皇后檀口微張,雍麗玉顏上現出驚訝之,
慨説道。
此刻,戴權在一旁聽着,心頭振奮,面有喜,永寧伯果然每次遞送奏疏都是喜事兒。
崇平帝面振奮,輕聲説道:“不僅有金礦,還有石炭礦,嵩縣、新安縣等地發現了不少石炭礦……據子鈺所言,可挖掘石炭以供河南百姓
用所需,民以食為天,柴米油鹽姜醋茶,柴放在首位,足見其重,此外,還能將一些不錯的無煙煤賣給淮揚之地,換購米糧,這樣就能貼補河南藩庫財用。”石炭也就是煤,質美價廉,在西漢時候就用以冶鐵,在前明也多有運用。
而如今陳漢承前明,在山西等地設有礦税使,有此一項,起碼能解決中原百姓的冬取暖以及
常用飯,無煙煤更常作冬
取暖所用,南方每到冬天,濕冷難當,往往需大量的無煙煤甚至上好木炭。
神京的富貴之家多用無煙煤進行取暖,甚至用木炭,比如內務府就有惜薪司,負責為皇家宮廷選炭。
而無煙煤燃燒後不會有太多煙,而永安縣發現的這批煤就是優質煤。事實上,煤雖然便宜,但因為官督商辦,往往造成煤價高居不下。
而官府也搞煤炭壟斷,以攫取利潤,顯然普通百姓無法用煤過冬、做飯。
而賈珩提議上疏就是廣泛開採煤炭,一方面由官府設立專門的機構,調控價格,以供民用,一方面鼓勵民間開採煤炭。
以河南為例,就可工部下方成立煤炭司,在產煤區設立分司,不對煤課以重税,使其走進千家萬户取暖,薄利多銷。
其實在賈珩所在的另外時空,明代萬曆年間,神宗就曾下令允許百姓自行採煤,以為用所需。
宋皇后笑道:“陛下,這般一説,河南民政之厄,將大為紓解了?”其實她有些聽不懂,但應該是一樁好事兒。
只是煤炭應該由內務府主持開採,如果當初她三弟進入內務府就好了,比現在去工部好多了。
前四弟宋暄倒是來信説着,待事罷之後,賈子鈺要保舉他知開封府事,開封府知府雖比不上神京,但也是一躍而登正四品,以後再調到京兆府尹,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崇平帝點了點頭,又是拿起第二封奏疏,離了座位,凝神閲讀,眉頭凝起。
着宋皇后的疑惑目光,似是解釋,似是自語:“近年以來,河南等北方几省旱情不斷,連年歉收,子鈺在奏疏中提及了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比之小麥更為抗旱,畝產十餘石,並説閩粵之地已有栽植,目前正在河南大舉引進種植,能趕在七月收得一茬兒,可補充旱情歉收之難,並向朕建言,可在北方今年受災的省份推廣種植。”河南或者説整個陳漢北方大地的旱情並沒有得到緩解,減產嚴重,而番薯的引進,自然能夠解河南米糧之困。
宋皇后道:“番薯?”
“原是南洋番國的作物,這些年在閩粵之地偏遠山地、河灘種植,聽説入口頗為香甜,比之米穀,畝產高達十餘石。”崇平帝凝了凝眉,心頭有些不確定道。
如果不是賈珩進言,這位知過農耕稼穡的天子,幾乎以為是虛言相欺。畝產數十石?
未免有些誇大了吧?
但鑑於是賈珩所上奏疏,心頭又有幾分期待。
如真畝產數十石,那北地縱是旱災,也再無饑荒,如先前河南那樣的變亂,也不會再出現。
宋皇后笑了笑,輕聲説道:“既是子鈺所言,應是確鑿無疑了,再説畝產幾何,這種事兒也是最容易求證着。”崇平帝點了點頭道:“梓潼説的是,所以這番薯也應該迅速推廣,等子鈺那河南有了動靜,就推廣移栽於北方諸省,不過,朕現在又是以一疏推廣番薯,只怕朝野又要暗湧動,沸反盈天。”朝堂中一些人的心思,他這些天也聽到內衞來報,説他對子鈺言聽計從,如是兵事也就罷了,無人有異議,但其他之事……
宋皇后美眸凝了凝,面上現出思索之,説道:“陛下,這是怎麼一説?”心頭知道這是陛下心頭煩悶,只是隨便説説找個人聽着,她只要聽着就是了。
崇平帝放下奏疏,低聲道:“最近御史進言,提及北方諸省自省至下,廣發徭役,勞民傷財,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如今進入五月,未有下雨跡象,朝堂也有了一些非議。”宋皇后輕聲道:“興修水利,以備夏汛,這應是好事兒?”
“好事兒也有可能成為壞事兒,這剛剛入夏,就無暴雨成汛,一些人就開始坐不住當初子鈺也從未言之鑿鑿説今夏有雨,只是未雨綢繆,現在就有人試圖以此攻訐,外面説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聽風就是雨,瞎折騰。”崇平帝説到最後,面不虞,目光冷閃。
不論是京中還是江南的一些言論,這位天子通過各種渠道早就得了彙總,只是壓了下去,引而不發。
不過,心底深處隱隱藏着一絲焦慮,反而期待暴雨成汛。
無他,當初河南之亂丟的臉太大了,隨着時間逝,崇平帝偶爾深夜回想,心頭都不自在,心底深處隱隱想找回來一次場子。
力排眾議,眾人皆醉我獨醒……
宋皇后輕聲説道:“陛下,時候也不早了,不如先去用飯。”崇平帝點了點頭沉聲道:“先用午膳,等會兒還要召見內閣幾位閣臣,今年的夏税,已到開收之期。”先前,户部聽説內務府撥付了一百萬兩銀子給河南,又請求崇平帝從內務府撥銀至户部,以經解北方諸省的民困。
***********************************
第六百二十二章崇平帝:户部除了要錢,還是要錢!
含元殿,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