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眼看粘稠的水絲就要滴落在他的身上,賈珩連忙湊了上去,大嘴猛然吻住了她的,用力而又温柔地撕咬,催生着更多香甜的
。
“啊…不要咬啊…唔…”如此強烈的刺,讓咸寧公主嬌
的同時嬌軀也隨之顫慄痙攣,彷彿是靈魂深處,一股股巨量的仙瓊玉
從子宮深處湧出,一路熨燙着痙攣不止的千層雪極品名器的花徑
,勢如破竹的要衝開粉
軟
!
“啪!”在咸寧公主高的同時,她的纖纖玉手也在淋漓盡致的高
餘韻中發軟無力,再也支撐不住顫慄痙攣的嬌軀,從牀沿上滑落至賈珩的身上。……時光匆匆,轉眼之間,又是六七天時間過去,轉瞬進入四月上旬,隨着賈珩總督河南軍政,中原大地蔚然一新,各項事業生機
。
就開封府的汴河整修而言,以開封府城俘虜的賊寇以及丁夫為主,再加上以米糧號召徵集的百姓,大約集齊四五萬人,在京營步卒的監督下,趁着河乾涸,挖掘河泥,拓寬疏浚通濟渠。
因為朝廷先前就重視運河,常有疏浚,故而,這個工程量倒不大,在半個月的時間中,只留下一部分人手,向修建黃河河堤的另外一波民夫支援,營造堤堰,以備汛期。
另外一邊兒,則是河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地方大計之名,對河南府縣考核民政和錢糧,以及伴隨着士紳清掃,而轟轟烈烈的肅清吏治,賈珩前後派出四五波人巡視府縣,接受百姓狀告不法,查察魚百姓的士紳。
同時在賊寇的檢舉、揭發下,徹查窮究不少陳年舊案被翻檢出來,賈珩從京營和錦衣府中善於刑訊的軍士為首,下去核實記錄。
不少縣鄉亭裏的貪官污吏,豪強士紳被糾察出來,經過臬司鞠問,多判罰以追繳贓款所得,家眷男丁發往河道修河等刑。
前後下獄一二百人,一時間,官場震動。
在對舊有官吏清查的同時,又提拔了一些比較清廉、務實的官員。
賈珩在河南大刀闊斧的種種舉措,自然也經由一些渠道傳至神京,因為立嫡風波愈演愈烈,朝野目光都聚焦在立嫡之事,雖有零星彈劾奏疏,但皆為崇平帝命內閣歸攏一起,留中不發。
而賈珩更是在半月之間,再次向朝廷進發奏疏,建言重視河堤,以備夏汛。
另外向南河總督、兩江總督、漕運總督等部院衙門行文,警惕夏汛影響河運,黃河有氾濫之險,並以私人名義向浙黨中人的兩江總督沈邡和南河總督高斌寫信。
淮安府,清江浦因河道衙門官署駐紮此地,常有河工商船往來,故兩岸繁華不勝,酒肆飯館沿岸而設,青樓館多達百家。
離南河總督衙門衙門兩箭之地的一座莊園,正是南河總督高斌的宅邸,佔地廣闊,門樓軒峻,外間更有河營兵丁往來把守。
後花園,一座飛檐斗拱的八角涼亭,樑柱皆以絹製成的帷幔掛起防風,南河總督高斌一身便服,揹着手,立身在懸在涼亭的鳥籠近前,逗
着鳥。
其人四十出頭,面容富態,肥頭大耳,此刻拿着一隻狗尾巴草,逗着竹籠中的鳥。
其內鸚鵡翠羽尖喙,羽鮮亮,正在琢着翡翠米,這是一種產自江南松江府的米,
澤晶瑩,碧綠一如翡翠,入口甜軟,售價不菲。
不遠處青磚黛瓦,藤蘿垂掛的花牆中,百花盛開,爭奇鬥豔,在奼紫嫣紅的花叢中,不時有蜂、蝴蝶往來其間,一派
光爛漫
旎之景。
石凳上,鋪就着軟褥墊子,一個着水綠衣裙,梳着婦人髮髻,頭戴金釵的婦人安靜而坐,其人年歲三十出頭,坐姿端嫺,手中正在拿着十字繡,一針一線繡着。
“老爺。”就在這時,一個穿着員外服的,頜下理着山羊鬍的老者,也就是高斌的管家,從月亮門沿着迴廊快步而來,説話間來到近前,道:“這是何主簿讓人遞送來的,説是河南總督遞送而來的公文,走了六百里急遞,從部院衙門送過來的。”正是高斌的外門管事。
高斌擺了擺手道:“不看,不看,扔一邊兒去!這個賈子鈺,這幾天,書信連着寫了幾封,見本官不搭理他,現在又行公文官署,真的以為本官是他的下屬了?他一個武勳,年歲不大,河務之事是他該管的嗎?黃口小兒!”
“賈子鈺,黃口小兒,黃口小兒。”籠中的鳥,鸚鵡學舌,清脆悦耳,響起在涼亭中。
“噗呲。”正在坐着繡花的女子眉眼帶笑,忍俊不。
高斌的管家苦着臉,説道:“老爺,何主簿説,邸報言,永寧伯賈珩被授以提督河務,開封府的河台衙門現在也由這位永寧伯統管。”崇平帝前以軍機處之名行文河南巡撫衙門,授賈珩管領河台衙門,整飭河務之權,督修河堤以備夏汛。
“開封是副河所在,本官這裏才是總河衙門!開封河台貪贓枉法,致使河堤不整,與本官這裏有什麼關係?本官這裏,他也要手,手未免也太長了一些。”高斌面
陰沉冷聲説道。
女子放下手中的十字繡,起得身來,柔聲説道:“老爺,這賈子鈺怎麼也是軍機大臣,如是不理會,如是他向朝廷上疏,只怕對老爺也有一些不利。”此人正是高斌的夫人鄭氏,出身江南書香門第,是高斌的續絃,其還有一姐,嫁給了兩江總督沈邡。
高斌白胖的臉盤兒上,橫跳了幾跳,坐在涼亭的木質長椅上,冷聲道:“提起此事,我就一肚子氣!據邸報所載,這個賈子鈺近來頻頻上疏,進着讒言,先是借河道衙門貪腐一案,請求朝廷嚴查河務,可朝廷開
之後,就派了左副都御史彭曄巡河,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也從揚州過來巡河,我應對的心力憔悴,這前後兩波,他們還不是什麼都沒查出來?”
“老爺消消氣。”鄭氏輕輕拍着高斌的後背,然後看向伺候着的丫鬟,道:“沒眼的東西,還不給老爺倒杯茶。”丫鬟連忙應了一聲,提起石桌上的茶壺,給高斌斟了一杯茶。
高斌喝了一口茶,冷聲説道:“他賈子鈺既然不放心,倒不如直接上疏彈劾本官貪腐,可老爺不是那些貪贓枉法的齊黨中人,治河關乎淮揚等地百姓安危,豈能懈怠?不論淮河,還是黃河,讓他們都看看,堤岸都是固若金湯,足以應對三十年不遇的洪水!”
“老爺,邸報上不是説,他剛剛封永寧伯,正是得寵之時,現在又總督一省軍政,少年得志,妾身收到前河南的一些友人的書信説,他在河南嚴刑峻法,殺的人頭滾滾。”鄭氏勸説道。
“不用理他,一介武夫而已,也就打仗有些手段,於地方事務是一竅不通,將打仗的那一套,帶到河務和政務上,等鬧得民怨沸騰,朝中自有人收拾他。”高斌不以為然説道。
“既然如此,那老爺心頭有數就好。”鄭氏柔聲説道。
高斌罵了幾句,又道:“夫人,我收拾收拾,要去衙門。”鄭氏玉容笑意斂去,嗔怪道:“老爺今個兒不是才休息兩天,今個兒是福兒的生兒,老爺答應妾身的,等福兒下了學,陪着慶生兒。”福兒是鄭氏為高斌生育的兩女一子中的小兒子,今天剛滿八歲。
高斌嘆氣道:“這還不是朝廷派來的那兩位都御史,老爺我還需應付他們,於德還好説,這是韓閣老的人,總會給着一些面子,可那位彭御史,不是個善茬兒,自打來清江浦,就橫挑鼻子豎挑眼,挑着老爺的錯漏兒,漕運衙門的杜季同更是在一旁煽風點火。”左副都御史彭曄,是楊國昌派來淮揚,專門查察河堤的大員,而漕運總督杜季同同樣是齊黨中人,駐紮在淮安府城。
***********************************
第六百零七章賈珩:她抱過你,哪天你也抱抱她?
應天府,兩江總督衙門前明亡後,陳漢廢除南直隸侍郎一職,太宗年間,裁撤南直隸,改稱金陵省,隆治年間,又因金陵省行政體制龐大,重新設官定製,到了如今,曾經的金陵省也隱隱拆分成幾塊兒,改易舊名。
其一,淮揚,以漕運總督加副都御史銜,兼領巡撫淮揚廬鳳四府,徐和滁三州,治淮安。
時人稱為淮揚巡撫、漕運總督。
當然,因其本務為總督漕運,南糧北輸,故而不理民政,加“都御史銜,巡撫淮揚“也為方便行事。
其二,江南巡撫,轄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治蘇州,也就是後世江蘇省前身,而江南右布政使作為江南巡撫衙門轄制藩台,同駐蘇州,協理五府民政。
其三,以江南左布政使駐紮應天,統管廬州府、安慶府、微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和州、滁州等府州民政,也就是後世的安徽省前身。
因為江南之地繼承南直隸改名的金陵省,還保留着“欽差金陵體仁院總裁部院“這樣的衙門,故而時人往往又將金陵省與江南省混用。
另外,應天府另設兩江總督,部院衙門駐節應天,統管江南、江西兩省軍政糧餉。
事實上,江南巡撫和兩江總督,抑或是巡撫和總督,在陳漢經制中,一旦督撫同省,嚴格來説,也沒有太過明確的上下級關係,各自分管一攤事務,如此設官,原本就是起掣肘、制衡之效。
此刻,兩江總督衙門官廳中,正是清晨時分,官廳後堂。
一個服緋官袍,
繫玉帶,頭戴黑
烏紗帽的老者,坐在一張盤的扶手油光發亮的太師椅上,手中拿着一封書信,手捻鬍鬚,閲覽着信箋。
其人年近五十,面龐削瘦,頭髮灰白,神矍鑠,氣度儼然,不是旁人,正是這座官衙的主人——兩江總督沈邡。
身為陳漢朝野中寥寥幾位總督數省的封疆大吏,這位沈節夫,是地地道道的科甲出身,又擅治儒經,故而在江南士林中官聲斐然。
“東翁。”不遠處坐着的中年幕僚,年歲四十左右,一身藍衫,面容儒雅,其人是沈邡幕府中署理機誼文字的主簿,名喚傅敬本,浙江紹興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