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賈珩遲疑道:“如有一營尚可一觀。”面對這位兵部尚書,他也不好太過託大……能拉,只能拉一點點。
“一營也可。”李瓚這會兒似是起了興致,笑着説道。
賈珩拱手道:“下官遵命。”新軍十二營中,也就他親自率領的教導營演最為全面,這是由新軍與舊軍骨幹組織而成,原本舊軍就有對列基礎,兩廂結合,在保持戰力的同時,還能練出整齊劃一的軍列。
其餘的新軍,也不能説戰力為零,冷兵器時代,廝殺原就是血氣之勇,就是發把鋤頭,大規模械鬥,也不能説戰力為零,一擊即潰。
李瓚心頭也有幾分期待,領着營房中的龐師立等將,以及方冀等一干主簿,隨同賈珩一起出了營房。
而賈珩喚上了蔡權,讓其召集在節帥大營駐守的教導營軍士,來到校場,點兵檢閲。
這自是一次小型閲兵。
此刻近五百果勇營的軍卒在蔡權以及麾下千户、百户的號令下,有條不紊地迅速列隊,整個過程,除卻口令以及急促的腳步聲,全無喧鬧雜聲,安靜中透着一股秩序井然。
比起這時代都是東倒西歪的軍容,軍卒昂首,筆直
拔。
給人以沉默、堅定的觀。
值得一提的是,京營將校平時隊列作訓,着輕裝而並非覆重甲,至於覆甲之時的作訓,是另外一套簡約、實用的典,更像是執長矛並進,圓轉如一的秦軍。
在賈珩眼中,軍列之作用,更多是強調紀律服從,行軍整齊不亂,為更復雜的號令提供基礎支撐。
此刻,隨着旗幟抖動,由五百軍兵組成的軍列,整齊劃一,橫豎一條線,向着一個方向轉去,齊頭並進,整齊儼然,隊列轉換如行雲水,看着都讓人賞心悦目。
李瓚目光閃亮,心緒盪,臉頰甚至因為
動湧起
紅。
這位兵部尚書自是識貨的,目光驚歎地看着方陣,對左右説道:“前進如一,真乃強軍也。”神武將軍馮唐手捻鬍鬚,目光咄咄,宛有神芒轉,朗聲道:“縱是宮中儀衞,也不過如此了。”所謂儀衞,是指那些維持皇家儀仗的
軍。
可那些都是什麼,個個都是身高體健,千里挑一,長期練得就是隊列,而眼前這些,才練多久?
這隻能説明,賈珩練兵有方,再以此等號令如一的軍卒,練習軍陣廝殺,如何就差了去。
反而軍列散漫,東倒西歪,誰會信這樣的兵馬,會有戰鬥力?
戚建輝,謝鯨同樣在心中暗自對比着自家所領營兵,最終歸結為,如輪軍容嚴整,遠遠不及。
賈珩道:“這些只是基礎練,
練強兵,非朝夕可成。”冷兵器時代,不是工業化時代,只要一個月就能讓一個農夫
練
縱火器,冷兵器戰爭,更多凸顯個人的武勇,士卒的膽魄,甲兵的
良。
李瓚卻面振奮,目光灼灼,説道:“不急,如今紀律嚴明,號令如一,已見強軍之相。”相比自由散漫的京營其他兵丁,這眼前一營軍兵,已有強兵之勢,只待稍加磨礪,勢必如出鞘之劍,披荊斬棘!
李瓚反而笑着勸説着賈珩,説道:“子鈺不要心急,穩紮穩打,磨礪勁旅,本官回去就進奏天子,待正月初一之時,於神京城皇城安順門下,校閲兵馬,以揚武風!”賈珩心頭一震,看向李瓚,道:“閣老……”他先前就想着,怎麼説服天子在過年時組織一場大閲兵,以示朝廷奮武有為之意,但此事多半會受到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再説什麼……兵者,兇器也之類的話。
但沒想到這位兵部尚書竟是主動提起,若由其推動此事,那幾乎成了九成。
李瓚言辭鏗鏘道:“太祖之時,曾於正月初一,安順門五次校閲京營兵馬,而太宗年間,也有三次,彼時,我大漢武運昌隆,追亡逐北,自隆治十五年後,閲兵揚武之事漸罷,及至隆治二十七年以後,國家武事傾頹,於北疆一蹶不振,值此北虜肆,萬馬齊喑,當以慷慨之士,鷹揚武事,
勵將校,力挽邊事之危局!”此言一出,身後幾位武將,臉上都有喜
而出。
大致就是……好,支持,威武,有希望了。
賈珩聞言,心頭一動,若有所悟。
這位兵部尚書要前往北方督師,嚴格來説,至此之後,已不僅是單純的宰輔文臣,而是如孫傳庭那樣的擎天之臣。
立場自不能完全坐在只會在後方袖手空談的文官一方,多被文官掣肘。
其人想要上位首輔,名載青史,那麼就需要在北方做出一番功績來,重視武事,自是來自利益的自動選擇。
賈珩思量透其中關節,暗道,文臣對首輔之位的嚮往,真是烙印在骨子裏的。
韓癀如是,李瓚亦如是,只不過二人的着力點不一樣。
李瓚檢閲而罷,仍有些意猶未盡,看向賈珩,説道:“子鈺,待裁汰老弱之後,十二團營可否皆以此法演?”賈珩怔了下,道:“閣老,可行,只是一些
典,舊軍將校
演,比之新軍,所需時間更長。”如今的他,在崇平帝的定位中,大概就是訓練總監加總參謀長的職務,雖不是京營節度使,但加上天子劍,幾與京營節度使之職等同。
看崇平帝的意思,似乎短時間也不準備再設置京營節度使了。
原因無他,沒合適的自己人。
李瓚點了點頭,説道:“本閣最近要為北平帥司籌備,於京營作訓多有顧及不到,你要負責作訓之事,裁軍與練兵,兩者並行不悖。”賈珩拱手稱是。
***********************************
第三百二十九章★真到那時,肯定保大(晉陽加料)賈珩在節帥大營陪着李瓚就京營整頓敍話了一會兒,不再盤桓,出了營房,向着果勇營而去。
只是剛出營房,身後就傳來一把沉穩、渾厚的聲音,“雲麾留步。”賈珩轉頭看向來人,打量着氣度儼然的青年,問道:“戚同知,有事兒?”戚建輝國字臉上洋溢着熱切笑意,問道:“雲麾可是要回果勇營?在下之奮武營駐地離雲麾所營寨在同一方向,可否有幸與雲麾同行。”賈珩道:“戚同知言重了,既是順路,同行何妨。”這時,戚建輝身旁的京營遊擊謝鯨,也上前搭話,笑道:“末將謝鯨,見過雲麾。”賈珩衝其還一禮,幾人翻身上馬,領着親兵出了大營。
並轡行之積雪稍化的官道兒上,戚建輝面容和煦,慨道:“記得隆治二十六年,末將尚幼,隨父進入京營見世面,彼時,尚有幸見過代化公一面,代化公丰儀儼然,風采絕倫,將兵治軍,自成章法,頗有古之名將之風,而今
雲麾果毅驍勇,能謀善斷,末將復見代化公之雄姿。”賈珩道:“某初領軍兵,才疏學淺,離寧府先祖尚遠。”他這一支實際還真不是賈代化的後嗣,不過,叔伯祖也算是同族中人。
只是這戚建輝……如果按着後世對原著的推演,其人與賈府聯姻,相中了探,但因趙姨娘多嘴多舌,致使其人嫌棄探
為庶出之身,之後探
出海遠嫁。
如果看這青年,二十出頭已是都督同知,雖是因為承父蔭領二等男,而簡拔甚速,但自身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聽説其人前不久在雲南還立了功勞,這般一説,倒也算得上年輕有為。
謝鯨在一旁笑着接話,恭維道:“由雲麾這等少年英傑督練京營十餘萬兵馬,想來不久,就能一掃北疆之頹風。”賈珩道:“如今國家武事不振,非一人之力能振奮有為,還需我等勳貴子弟用命效死,齊心協力才是。”謝鯨點了點頭,笑道:“雲麾所言甚是。”幾人寒暄或者説是互相吹捧着,所騎之馬已趨至奮武營營房駐紮所在。
戚建輝笑問道:“不知雲麾接下來可有閒暇,末將在怡源酒樓作東,與雲麾小酌兩杯?”賈珩道:“今只怕是不成了,中午還有些事兒,明天吧,在下作東,再與戚兄小酌。”今天答應了晉陽長公主,過去看她,不好
約不至。
戚建輝笑道:“那一言為定。”賈珩點了點頭,目送二人進了奮武營營盤。
在蔡權以及親兵扈從的陪同下,返回果勇營。
營房之中,賈珩召集了單鳴、肖林等三位參將,為其佈置新的訓練章程。
果勇營將開展近乎為期一個月的拉練,磨礪戰力,這次並不侷限於軍容隊列之類,而是弓演,兵陣廝殺。
待讓眾將離去,營房中剩下蔡權以及宋源二人。
賈珩道:“新軍諸營,最近也要加緊演,再過一月,朝廷可能會在安順門演武,以振奮武事。”宋源聞言,驚訝道:“督帥所言,可是太祖、太宗朝的閲兵演武?”賈珩點了點頭,説道:“對,也算是京營初步整頓的成效展示,以為聖上檢閲,安文武百官之心。”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待那天,天子祭拜完陳氏先祖,就可順勢在安順門演武、閲兵。
對百官而言,這也是一次整頓京營之後的成果展示。
宋源道:“那可是一件大事兒,需得好好籌備。”賈珩道:“諸營好好演,本官最近也會親自督促練兵,爭取於演武之時,一驚四座。”將事務佈置給諸將,及至午時,賈珩離了京營,向晉陽長公主府而去。
午時,庭院閣樓的偏廳中,晉陽長公主着一身丹紅低
長裙,秀玉青絲挽成桃心髻,豐美、輕
的玉容之上,見着專注神情,手中正自捧着一本書,凝神讀着。
冬縷縷暖陽透軒窗而過,照耀在這位仙姿玉貌的玉人身上,珠翠明耀,華美
麗。
晉陽長公主蹙了蹙秀眉,起得身來,滿月玉為之顫了顫,扭頭問道,“什麼時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