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賈珩沉半晌,道:“施大人,京畿三輔之地,團營拱衞京師,震懾宵小,兵馬少了,恐怕京師安危有礙。”施傑之意是趁着整頓,將十二團營壓縮至每營一萬五千人,如此一來,整個京營之軍大概就十八萬左右。

這個也不是不行,但問題在於,設想可能是好的,如果戰力仍是不行,那麼最終還是要走到擴軍的老路上。

施傑道:“子鈺啊,不整軍前,兵馬同樣連二十萬都沒有,如今行兵選鋒之法,將兵額控制在二十萬內,應無大礙。”賈珩想了想,問道:“這是李閣老的意思?”施傑面頓了下,解釋道:“這是本官之議,已向閣老陳述,閣老之意,是聽聽你這等帶兵將領的看法,二十萬人控制京畿三輔,應是足夠的吧?”

“夠倒是夠。”賈珩思索了下,續道:“兵在而不在多,行兵之法,自無不可,但歸到底還是要看這次整軍,否則,貿然行事,反而削弱戍衞神京的軍力,有違強幹弱枝之理,而且,我還是以為,如今三輔之地,京營至少應有實額二十五萬,非此,不足以機動策應北方諸省。”如今的陳漢,受厄於天災,民無有生計,如此之多的民,這時候不説先軍政治,至少也要維持相對力量的軍,來維持中樞威信,以防生變。

一旦將神京城兵力降至十八萬左右,那麼可以出動的兵力就只有十萬,因為三輔以及都城至少要留八萬人。

那樣對地方諸省的威懾力就不太夠。

誰能保證這十萬人都是一以敵十的鋭?

施傑聞言,嘆了一口氣,道:“國家財用困窘,以我之想是待京營整軍事畢,九邊並地方都司也要稽查空額,裁汰老弱,將兵力維持在合理之數。”這分明是施傑打算在接掌握兵部後,新官上任後燒的第一把火。

賈珩面凝重,道:“若裁汰九邊和地方都司,那就更不能如此進了。”施傑凝眉問道:“子鈺此言何意?”賈珩道:“施大人就難道不擔心,地方軍頭不滿生變?”

“這……”施傑面微變,目光驚疑不定,道:“天下承平已久,應不至於此罷。”賈珩搖了搖頭,道:“其利受損,必定生怨,加之這二年……誠是難説。”施傑聞言,似也意識到一些嚴重,臉難看。

賈珩想了想,勸道:“施大人,此事不可之過急,還是要看京營整頓結果如何,如一切順利,那自是不必説,若多有波折,恐怕還請大人三思。”施傑作為兵部侍郎,雖為正三品,但代表着文官集團對兵事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影響內閣的想法。

施傑面複雜,道:“子鈺所言甚是,那此事暫且不急,待明年開,再作計較。”

“嗯。”賈珩應了一聲,心中卻暗暗搖了搖頭。

這一位兵部堂官,是標準的文人思維,兵簡政好不好,當然好極了,但也要據戰略環境擬定。

百萬大裁軍也是在國防形勢有變之後。

如果他為兵部尚書,邊關也好,京營也罷,原實定兵額,均不會大幅度裁汰,而是一邊裁、一邊補,儘量做到實兵實額。

這樣不至於人人生怨,有上有下,一出一進,用不弱於舊有力量的新生力量來鎮壓局勢。

軍卒整頓後,無論是懲治貪腐,刷新吏治,都可保駕護航。

先把軍隊的貪污整飭了,保持絕對忠誠,然後槍桿子在手,做什麼都遊刃有餘。

***********************************

第三百零一章實地走訪,普遍落後及至半晌午,兵部尚書李瓚終於從五軍都督府,一進入司務廳,見着賈珩,面容上現出笑意,説道:“子鈺過來了。”賈珩連忙起身,衝李瓚拱手喚道:“閣老。”李瓚擺了擺手,示意賈珩坐下,這時,一旁就有書辦奉上香茗,二人落座敍話。

“明年就往北邊兒去,最近,方方面面事務繁多。”李瓚解釋了一句,又説道:“你遞的那份兒經略安撫司架構,人員已有眉目,唯軍情司,從頭籌建,千頭萬緒,一時又無相應幹才可倚。”賈珩想了想,開口道:“大人何不從錦衣府調人手?先前,下官在清剿三河幫時,就用着探事,省了不少力氣。”李瓚面詫異了下,道:“錦衣府……子鈺可有推薦人選?”賈珩道:“刺探敵情,深入敵境,非取情勤勉沈慎之人不可擔此大任,而我聽説錦衣府中,北鎮撫使仇良正派人向北刺敵虜之情。”李瓚點了點頭,道:“仇良?聽説在錦衣府中克勤克儉,以其為軍情司副手,行細作之事,倒也合適。”賈珩聞言,面上不動聲,心頭卻有幾分驚異,這位李閣老,竟聽過仇都尉之名?克勤克儉,這評價倒不低。

李瓚問道:“最近京營整訓,子鈺可有什麼看法?”這算是近來京城最為焦點之事。

賈珩道:“剛才還和施大人議過此事,京營而今選鋒校兵,裁汰老弱,倒也頗有章法。”李瓚眉頭凝了凝,心頭雖隱隱覺得哪裏有些不妥,但細思不得,倒也不再多問,轉而問及經略安撫司的一些細節。

賈珩又在司務廳中坐了一會兒,詢問李瓚關於軍器監的一些人事和基本情況,及至近晌時分,這才離了兵部,前往軍器監。

軍器監官衙離着兵部一道街遠,周圍罕少民居,衙署之外有着兵丁把守。

陳漢之軍器監,承襲唐宋,又汲取了明制軍器局的部分架構,軍器監下設弩坊署和甲坊署以及兵仗局。

設正監一人,正四品;監丞一人,正七品;主簿二人正八品;錄事四人正九品。

賈珩領着五城兵馬司隨行的扈從,步入官衙院落之中,就見到了軍器監的正監常弘,監丞徐庭業,主簿、錄事等一眾大小官吏。

常弘着正四品文官官服,面帶微笑,至官廳門口,拱手道:“下官見過雲麾將軍,未及相,還請恕罪。”如今陳漢唯賈珩被敕封為雲麾將軍,如今官場上下,多以雲麾相稱。

賈珩看向常弘,這是一位身量中等,麪皮稍黑的中年文官,着四品文官官服。

軍器監雖因歷年邊事吃緊,由工部劃歸兵部統管,但因主官為正四品,在兵部説話也是很有分量。

賈珩點了點頭,説道:“常大人無需此言,本官冒昧而訪,未打擾到監中事務就好。”眼前幾人,其實已有幾分技術官僚的雛形。

他在兵部聽李瓚提及過,常弘雖是進士文官,但時常鼓吹兵甲之利,可改易陳漢於邊疆的不利局面,也算是一員能吏。

為監中長官,主抓生產任務,比如京營弩弓、盔甲、刀槍,都是由其監造,起碼這幾年都沒出什麼大差錯。

而監丞徐庭業,則是兵匠世家出身,其人捐了個舉人出身,在軍器監為常弘副手,算是真正的技術官僚。

常弘笑了笑,伸手相邀道:“外間冷,還請雲麾至官廳敍話。”賈珩微微頷首,在一眾官吏的奉下,步入官廳,落座而畢。

賈珩看向常弘,問道:“常大人,本官受聖上之命,督問軍器監,先前一直在外領兵,這還是第一次過來,等下還需常大人介紹介紹監中細務才是。”常弘笑道:“雲麾督問監中事務,宮裏的公公早已説過,下官聽説雲麾對火器十分興趣?”賈珩點了點頭,道:“京中十二團營,神機營所用火器,皆系監中打造,正要一窺底細。”常弘道:“大人,打造火器一事,是由兵仗局負責,徐監丞全權過問,説來,徐監丞對火器研究造詣頗深,也是此道好手。”説着,引薦向一旁的監丞徐庭業。

這是一位身材瘦削,頜下蓄着短鬚的老者,短眉之下的眼睛雖小,但卻明亮有神。

賈珩道:“還要請教徐監丞。”見賈珩目光投了來,拱手説道:“賈大人,兵仗局下有匠人九千七百人,有兩千四百匠人,製單眼銃,三眼銃,鳥銃,將軍炮,佛郎機炮,多管火箭……”賈珩默然片刻,問道:“聽着品種倒是繁多,不知威力幾何?”佛朗機炮,此世同樣在前明嘉靖初年由葡萄牙人傳至境內,後得明人仿造制用,但遺憾的是,仍未能拯救前明。

不過,在如今的陳漢,也是九邊戍堡的標配守城利器。

只是未聽着紅夷大炮,想來陳漢還未建造出來?

徐庭業聞聽詢問,面微頓,道:“火器威力,各不相同,還請大人入兵仗局火器作實地一觀。”這位賈雲麾打仗在行,但未必知曉火器之利,卻不知宮裏怎麼任命了這等少年郎來督問軍器監來做什麼?

賈珩轉而看向一旁的正監常弘,笑道:“常大人,那事不宜遲,本官這就隨着徐監丞往火器作看看。”常弘點了點頭,道:“那雲麾慢慢看,下官手邊兒還有一些公務,倒不能陪着雲麾了。”賈珩點了點頭,也不再説其他,隨着徐庭業以及兩個錄事,這就前往火器作。

進入物料作坊,可見一派熱火朝天之象。

雖是冬,匠人仍是抱着各種材料,往來匆匆,伴隨着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以及炭火爐中的熊熊火焰,頗有後世生產車間的模樣。

“這是在制鳥銃,澆鑄成圓形鐵管兒。”一旁的徐庭業見賈珩目光停留在匠人傾倒的紅彤彤的鐵汁上。

賈珩問道:“這銃管可還光滑?銃身有細裂紋沒有?如制一百銃管,完好可用的能有多少管?”這時代沒有成品率之言,賈珩只能如此詢問。

徐庭業聞言,詫異了下,收起心底的輕視,鄭重道:“鳥銃所需銃管,成材要求頗高,十能得二三可用。”賈珩點了點頭,道:“可有現成銃管?”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