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事後查出晉商賣國一桉,誰能説他故意羅織罪名,吃相難看?

陳瀟想了想,目光閃爍了下,沉説道:“那就是抄檢、追繳的餉銀。”賈珩面澹漠,低聲道:“差不多有百萬財貨,可以先給晉商,本身就是安撫之意,白花花的銀子給這些商賈……”説着,搖了搖頭。

陳瀟秀眉之下,目光古怪地看向那少年,總覺得賈珩有未盡之言。

“還有姜瓖此人需要防範。”賈珩面凝重幾分,目光幽幽説着,沉説道:“讓錦衣府向在宣府的王子騰送信,盯着姜瓖。”王子騰現在就在宣府作為北平行營派遣的將領,共掌宣府兵權,其實是李瓚的制衡之策。

陳瀟目光關切地看向那少年,問道:“你明天就走?”賈珩道:“軍情如火,兵貴神速,我留下戚建輝在此處等候汝南侯衞麒,領騎軍前往大同。”這次領京營步卒前來的是汝南侯衞麒和押着紅夷大炮的蔡權,一位老牌武勳過來,本來也有監軍的意思,這是他主動調撥而來的。

當然,其他如軍機司員的石光珠、陳瑞文等開國勳貴以及自告奮勇的東平郡王之子穆勝,賈珩就沒有同意前來北征。

陳瀟清眸看向那少年,未塗胭脂的瓣輕輕抿了抿,柔聲道:“那你一切小心,我這邊兒料理完,就趕過去。”賈珩看向輿圖,低聲道:“我剛剛仔細思量過,晉商應該不會在太原大舉走私,我看你先隨着我去大同,大同的孫紹祖應該蒐集着他們走私的情報,他們在太原的手尾處理的十分乾淨。”陳瀟:“……”就這麼離不得她?走哪兒帶哪兒?

嗯,應該不是。

賈珩解釋道:“這裏因離邊境太遠,邊鎮參與走私的軍將應在宣府、平安州還有大同,這裏只是晉商打探省府消息,結官員的地方,應該查不出什麼線索。”事實上的確如此,太原為晉省藩臬諸衙彙集之地,耳目眾多,本不具備結黨走私的條件。

總不能把一羣不到壺裏的文武官員都收買一遍,這本不現實,否則早就有官員上疏檢舉。

而且王承胤還真看不上走私之利銀,更多是收受晉商的賄賂,在官面上給予方便。

走私的重災區應是大同、宣府、平安州等商道,如賈赦當初就借的平安州商道走私。

陳瀟蹙緊的秀眉舒展開來,清眸恍然地看向那少年,説道:“這邊兒怎麼辦?”賈珩面凝重,説道:“讓錦衣府的緹騎和探事監視着晉商,我見過林姑父以後,咱們去大同。”晉商與鹽商不一樣,鹽商只為求財,而晉商賣國。

陳瀟點了點頭,也看向輿圖,問道:“那草原那邊兒怎麼樣?”

“從大同進兵草原,希望額哲還頂得住,如果他頂不住,不僅是大同,那麼平安州也有危險,女真可以繞過大同襲擊平安州,這裏是太原鎮的前哨,那時就需要分兵。”賈珩目光咄咄,似穿透戰爭霧,看到了未來的戰事變化。

這是名將的戰爭嗅覺,或者説這裏正是大漢的空虛之地,如果是他與皇太極異地而處,也會從這幾個地方做文章。

平安州地勢險要,遙控長城,外連大漠,背居延而面燕京;右偏關而左雁門,南峙寧武,居三關之中。襟山帶水,四為固,古墩野戍,迴環盤護,固西北一大扼

正如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所言:“西距洪河,北臨廣漠,壯雁門之藩衞,為雲中之齒,屹然北峙,全晉之巨防也。”而且在平行時空的歷史,皇太極以圍朔州引宣大明軍,採取“圍城打援”之戰術。

至於東線戰場,有一位兵部尚書坐鎮,不用太過擔心。

賈珩見着陳瀟也看着輿圖思索,近前,拉過陳瀟的纖纖素手,坐將下來,拿起快子遞過去,説道:“吃飯了,別想了。”等到傍晚時分,廊檐之下的錦衣府衞稟告,林如海進了太原城,此刻正在向總兵衙門而來。

賈珩放下手中的簿冊,看向一個錦衣千户,道:“繼續追繳,對軍將家卷詢問,將財產盡數抄檢出來。”説着,看向一旁的陳瀟,説道:“走吧,咱們去見見。”官署,廳堂之中林如海已坐着等候一會兒,聽着範儀敍説完賈珩來太原府的事情,點了點頭説道:“我去臨汾詢問當地官府的糧價以及倉庫儲,亢家在臨汾倉稟眾多,以販糧為業,據説每年待夏秋兩季,從巴蜀以及山西收攏米糧,一石不過七錢銀子。”這時,賈珩從外間而來,説道:“姑父,你來了。”林如海抬眸看向來人,面上見着驚喜之,説道:“子玉。”賈珩道:“姑父來的正好,我正説着米糧怎麼轉運着,姑父就來了,我剛剛從晉商那邊兒買了三百萬石糧食。”林如海點了點頭,訝異説道:“三百萬石,這麼多?對了,齊郡王已經押赴着一批糧草隨着京營大軍在後方,再過七八天應該能到。”京營的步卒動作還算比較快,但仍是難免受得輜重車隊速度的拖累。

“以八錢一石購着,姑父先行接收着。”賈珩笑了笑説道。

林如海點了點頭,問道:“八錢,這在市面上幾乎一兩二錢,這晉地商賈如何甘心?”商賈無利不起早,沒有趁機哄抬物價,反而被威着讓利。

賈珩冷聲道:“不甘心又能如何?我為刀俎,彼為魚。”林如海:“……”

“子玉,這些商賈會懷恨在心,鼓譟言官於朝堂造謠生事,朝臣攻訐。”林如海提醒道。

在地方上這樣橫行無忌,定然有言官彈劾欺壓士紳,劫掠民財云云。

賈珩搖了搖頭道:“晉商不是鹽商,山西也不是江南,晉商之基在於邊將,自隆治年間趙王壞事,晉商早已為無浮萍,不足為慮也。”正因為如此,晉商才會積極賣國,因為在朝堂上是政治孤兒。

林如海聞聽賈珩之言,面頓了頓,心頭忽而明悟過來。

賈珩道:“姑父,明我領五萬騎軍前往大同,此地留騎軍五千,以便整頓太原鎮軍,等候步卒前來,姑父接收晉商的米糧,輸送錢糧至於前線,姑父覺得如何?”林如海點了點頭,説道:“這次户部方面的意思是先行賒欠,等後續銀子押來再還銀子。”

“這兩天抄檢太原軍將貪墨兵餉,追繳了一部分銀子,大約在百萬兩之數,姑父先用之與晉商商會周旋,以促使其積極運糧。”賈珩提醒道。

如果全是白條賒欠,晉商也不是傻子,肯定不會積極提供糧草,故意拖延遲滯,反而引起前線將校軍心不穩。

該支付還是要支付一部分。

林如海聞言,目光現出讚賞,説道:“子玉思慮周全,是這般道理。”眼前這女婿真是方方面面,滴水不漏,似乎早已成竹在

其實,這也是讓崇平帝信重的緣由。

**********************

第九百三十七章孫紹祖:這永寧侯,手段竟如此酷烈?

太原府城,總兵衙門官署後宅林如海道:“子玉,這次太原鎮的兵馬,是如何編練的?”賈珩道:“今已初步編為六衞,合兵六萬。因該鎮兵需拱衞三輔,以往多住重兵,委大將鎮守,而將校如王承胤等常行欺上瞞下之事,待蒙古之事解決,許不用這般多的兵馬。”太原府城定額十三萬兵馬,這還沒有算上附近幾位都司的兵丁,可以説這樣兵力除了拱衞三輔,也是為了支援大同、朔州之地。

如果等蒙古內附,大漢的防線就不是這般被動,可以為國家減輕一半的防務壓力。

林如海道:“九邊每年虛耗軍餉,幾至千萬,過往以察哈爾蒙古為屏藩,國家雖耗費錢糧,但可得西北安穩,可任由察哈爾蒙古為女真併,大漢軍費開支倍之方有現在局面,彼時,天災一起,中樞貴銀乏糧,難以賑濟撫卹災民,社稷勢必危殆。”其實這也能看出眼前少年的戰略目光,必須出兵不可。

賈珩點了點頭,説道:“姑父所言不錯。”這是從經濟賬上去算,大漢的財政狀況本頂不住東線以外都是女真的兵馬壓制,守久必失。

崇平帝也知道這一點兒,趁着又是抄家,又是番薯,有了一些家底,趕緊打一場仗。

林如海道:“今年關中、河北、山東等地又無下雪,想來北方諸省又是歉收一年,子玉先前所推廣種植的番薯,可以緩解百姓饑饉之危,我在離京之前,户部已經和工部聯名上疏聖上,諸省歉收之地廣泛種植番薯,以補歉收,今年不能再釀成民亂了。”無糧不穩,平常還能退耕還林,但局勢一惡化,就要退林還耕,金山銀山的天府之國再變良田。

賈珩道:“山西其實還有不少礦藏,如石炭、金銀,到時尋人勘測出來,以為北方百姓羣暖所用,更可為國家開闢財源,增殷賦税。”林如海點了點頭,道:“礦藏開採,此事需工部方面持了。”之後,賈珩待與林如海議完徵購糧食的細節,各自散去歇息。

賈珩也返回後宅,來到書房之中,拿起簿冊,低聲説道:“草原方面可有新的情報傳來?”

“現在還沒有,沒有這般快。”陳瀟清聲説着,道:“我剛才想了想,大同有兵七萬,平安州有兵四萬,女真會不會棄大同,而繞至背後攻平安州?”賈珩道:“那也要等解決察哈爾蒙古之後,等到了大同以後,即刻派人聯絡察哈爾蒙古。”問題是這等事不太好賭,戰場之上戰機變幻莫測,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賈珩看向陳瀟,輕聲道:“天不早了,早些歇着吧,明天上午還要進兵。”陳瀟“嗯”了一聲,也不再説其他。

第二天,天剛大亮,待軍卒吃過飯之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