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瀟:“???”真就傻了?這兩天在濠鏡就一直説胡話?
其實少女並不知道這是周圍相對比較近代的環境所致,之前賈珩在神京本沒想過什麼後世科技,因為既是在一片古代環境中很少發散聯想,二來也是因為知道不切實際。
沒有淘寶現成的模塊兒組合,怎麼可能從無到有手出來一個呢。
給沒有學過木工的普通人一木頭、一把鋸,做把椅子都做不明白,穿越之後還想大搞科技發明?
賈珩道:“君子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陳瀟輕聲道:“你最近有些不大正常。”賈珩笑了笑,説道:“一時見着夷人之物有些
慨。”説着,忽而目光被遠處的攤販
引。
行至前去,拿起一把軍刀,這是一把木柄銀身帶着花紋的匕首,刀鋒明亮如水,整體有着一股古樸厚重之。
大馬士革軍刀。
賈珩一眼就認出這匕首,拿起軍刀,問道:“這個怎麼賣?”波斯人鍛造的軍刀,顯然經過一些年頭,其上沉甸着歲月的痕跡。
那葡人見對面的少年説着漢語,也用腔調怪異的語言説道:“二十兩銀子。”賈珩取出銀子,買了匕首,翻身過來,道:“嗯。”陳瀟目光盈盈如水地看向少年,目光落在賈珩手中的匕首上,訝異説道:“這是……”賈珩解釋道:“這是大馬士革軍刀,古波斯人手鍛的刀具,存世的真品不多,十分鋒利,你用來削梨、削蘋果最是不錯了。”陳瀟:“……”送了她一把軍刀?
不過還是好奇地從刀鞘中出匕首,見得冷鋒盈盈如水,倒映着一張清冷的容顏,暗道:“這刀的確鋒利。”賈珩凝眸看向眉眼清絕的少女,温聲道:“天
也不早了,你還有什麼要買的沒有?沒有的話,咱們回去吧。”在濠鏡這邊兒其實也沒什麼好逛的,沒有他想要的東西,或者説這時候的東西方科技水平相差還不算大。
畢竟按着平行時空的時間線,現在還是明末清初,要再閉關鎖國一百年,那時工業革命。
陳瀟收起軍刀,輕聲道:“我沒什麼要買的,回去罷。”
…
………時光匆匆,眨眼之間就是三天時間過去。
隨着濠鏡等地逐漸為廣東粵海水師接管,在賈珩的提議下,廣東藩司選派了一位參議在濠鏡擔任知事,設衙闢署,而賈珩在濠鏡又停留幾之後,向布加路告了別,重新返回了廣州府。
關於開放海的事項,再次擺在廣東一眾高階官員的案頭。
巡撫衙門,後院,廣東巡撫周造一身常服,行走在假山迴廊的花園中,在折角的涼亭中停了下來,在凳子上落座下來,眺望西南牆角,秋之下開得絢爛的秋菊,問道:“濠鏡那邊兒結束了?”
“原是疥癬之疾,粵海水師平定了。”幕僚壓低了聲音道:“東翁,那鄔家原本就是和賈家是穿一條褲子的,這次可沒少配合出兵,聽説那位永寧伯也投桃報李,打算重開市舶提舉司後,截留一部分税銀用以供養粵海水師,同時從粵海水師分撥出一批人手,專司稽私巡海事宜,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嘛。”周造冷聲道:“這個永寧伯,本官早就發現了,在江南江北大營整軍之時,其他人都被拿下處置,反觀那江北大營的水裕,身為領軍節度使偏偏安然無恙,誰人不知水家和賈家是幾代人的情?你説他不徇私情,一心為公?老夫不信!”
“東翁所言不差,這位整頓來整頓去,只是打擊異己,培植黨羽。”梁主簿輕聲道。
周造手捻鬍鬚,目光凝重幾分,低聲道:“京中的趙閣老回了信,説朝中對再開海的事爭議也不小,齊黨極力推崇,天子也贊成此事,趙閣老叮囑謹慎行事,這永寧伯聖眷正隆,要暫避鋒芒。”梁主簿點了點頭,笑道:“東翁不與這永寧伯硬碰硬是明智之舉,他在廣東能呆多久,總要回江南,回神京,聽説這次過來濠鏡原也是衝着引進紅夷之火器,將來好和東虜大仗,這遂了願,自然也就走了,縱然開海,這市舶提舉司還不是我們説了算?”周造微微頷首道:“這話是不錯,開海歸開海,關要還是誰來主導。”梁主簿道:“東翁為一省撫台,由東翁主持自是順理成章。”
“京中趙閣老和韓閣老也是這個意思,只是……”周造面現出糾結。
只是當初海不可開時,他已經向朝中多次表態,現在改弦易撤,臉面上掛不住不説,還容易落得官場同僚恥笑。
梁主簿蒼老眼眸轉了轉,低聲説道:“縱然東翁不能主持此事,也要將其留在布政使司,以便隨時過問,想那市舶提舉司才幾品,那時候還不是東翁一句話?”
“我也是此意。”周造點了點頭,目中現出盤算。
而就在周造與幕僚應對廣州重建鈔關之時,賈珩乘船也到了廣州府城。
同船而行的廣東布政司參政劉孝遠道:“永寧伯,朝廷最近對開海之策再議,不知是什麼主張?”這段時間,這位廣東參政一有時間就向賈珩進言開海的好處。
賈珩道:“劉參政稍安勿躁,近期應該會有聖旨降下,以後還要劉參政主持重建市舶提舉司。”
“永寧伯放心,下官必竭盡所能。”劉孝遠拱手一禮,沉道:“只是下官以何經制視事?最近廣州城中就開海一事議論紛紛,廣東巡撫衙門和布政使衙門雜音不少。”賈珩道:“我向朝廷的上疏中提及過,先前市舶提舉使品級太低,不足以抵擋地方
手事務,改設廣州海關税務分司,由廣東藩司參政,加都御史銜,專務該司,税銀進項自此不受廣東藩司收納,由中樞統一調撥税銀,一來向朝廷解送,支應户部,二來支應粵海水師。”其實理想的是由內務府接手,但這勢必讓晉陽再次推向風口
尖,而且不用説,齊浙兩黨一同反對,所以段不可行。
劉孝遠聞言,心頭微驚,問道:“海關税務分司,不受廣東藩司轄制?”加都御史銜,這豈不是…巡撫?
這位永寧伯真是好大的手筆,林兄的這個侄子……不得了啊。
巡撫全稱巡撫都御史,而劉孝遠一個三品參政,加都御史銜,雖然不至照巡撫品階,但也與從二品布政使不相上下,相當於職權從此獨立於廣東巡撫和廣東布政使。
賈珩道:“否則,市舶提舉司提舉不過五品,易受地方衙司欺壓。”他相信這個提議一定令朝堂重臣動心,而且不僅僅是粵省,閩省也可設海關,甚至松江府上海縣也可以開阜通商,增設海關。
而且他相信這提議一定能實現。
開海的弊端,大家都知道,但關鍵是户部財源困窘,這時候能增加一項税源對齊黨而言都是一件正中下懷的事兒。
所以,哪怕知道這是賈珩提議開放海,在內閣以及六部廷議之時,齊黨官員大力支持。
而且賈珩在奏疏中提出,“以海關三成之銀輸養海師,以海師遊弋滌盪海寇,北上平虜……”更是一錘定音。
無疑應證了賈珩當初所上《平虜策》所言,結合着先前東虜襲擾江南,先一步以水師威脅陳漢財賦重地,海師的重要也為官員初步認可。
而對崇平帝而言,在兩淮票鹽法大行,兩淮鹽改初見成效的好消息配合食用,自然對開海之事再無疑慮。
見劉孝遠目光微凝,心緒盪,賈珩朗聲道:“廣東巡撫周造那邊兒,先不用理會,堂皇大勢之下,他做不了什麼,再説他那些事兒,會有人去管的。”周造背後站着的人,現在還在韜光養晦,不會主動與他發生任何衝突,甚至在關鍵的時候還要借重他倒楊。
劉孝遠聞言,點了點頭,心頭湧起一股火熱。
及至傍晚時分,賈珩終於再次返回廣州府城用來招待京中官員的驛館。
賈珩進入廂房,在濠鏡來回奔波了幾天,多少也有幾分疲倦。
陳瀟低聲道:“那些大炮還有火銃已經隨着在廣州府城的倉庫中,按照你説的,槍彈一律防水防,軍器監的監丞徐庭業全程跟着,還有錦衣府和粵海水師的護着。”賈珩道:“廣東這邊兒待不了多久,我們就回金陵。”濠鏡之行在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後基本圓滿,兵工廠中的匠師被他帶走了八十人,主要是在關鍵環節
程的匠師,然後就是一應火銃大炮,二十八門的紅夷大炮只是先期試驗,起碼可以裝備一個炮兵團,這已經差不多了。
至於濠鏡的其他紅夷大炮,布加路也已經承諾只用於麾下的遠航船隻,就連炮銃工廠的匠師都被掏空了一大半。
因為火銃大炮太過沉重,這次調用了不少騾馬運輸。
不用海船,主要還是為了保密。
如果粵海水師派兵太多,那麼就有可能為閩浙一帶的海寇察知消息,説不得就傳到在閩浙諸島藏匿的多鐸耳中。
第七百九十二章時無英雄,徒使豎子成名!
廣州府城,驛館賈珩與陳瀟返回驛館,步入書房,兩人落座下來。
陳瀟抬眸看向對面那少年,輕聲道:“你籌建那個海關税務司,的確是一個好法子,只是這位劉參政,是否能擔當重任?”賈珩放下茶盅,笑了笑道:“他與林姑父是同年,林姑父既然極力舉薦他,想來有着緣由。”情知少女的擔憂,擔心他忙碌一通給別人做嫁衣,這等官僚會不會成為他的羽翼。
沉片刻,説道:“提高市舶提舉司的分量,系出一片公心。”
“那截留關税之銀供養粵海水師?”陳瀟問道:“不留下來整頓。”賈珩輕聲道:“粵海水師這邊兒,還不是整頓時機。”再回粵海,起碼要等與東虜的首戰結束以後,現在的他撬動江南的本土士紳勢力,已經覺得阻力重重,不宜再行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