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爹爹這是開口喚着珩大哥?到底誰是親生的?
鴛鴦在一旁接話道:“林老爺,珩大爺進城之時,被揚州當地的官員了過去。”林如海點了點頭,目光慈愛地看向黛玉,欣喜道:“玉兒,過來,讓爹爹看看。
“黛玉見此,近得前來,握住林如海的手,呢喃喚道:“爹爹。”
“玉兒長高了,大姑娘了。”林如海目光恍惚,慨説道。
真是幾年未曾相見,不過終究是正經士大夫出身,不做女兒之態,目光濕潤片刻,不多時,林如海收拾好自己的情緒。
***********************************
第七百零五章林如海:這是聖賢管樂之道,經世謀國之法……
揚州,鹽院衙門煙雨朦朧,天地蒼茫,整個鹽院衙門籠罩在雨霧之中,碧青屋甍雨滴匯聚成行,沿着瓦檐緩緩
淌而下。
這邊兒,黛玉與林如海敍着話,這時,林如海的妾室周氏,蓮步輕移,近得黛玉之前,笑了笑,開口道:“是玉兒罷,你爹這兩天都是惦念着呢,別在這兒敍話了,進屋裏説是了。”黛玉隨着周氏進入花廳,兩人落座下來,父女二人敍着近些年的境況。
林如海嘆了一口氣,輕聲説道:“為父這些年忙於公務,沒有喚着你回去,也不知你在府中的情況。”先前兩地迢迢,音書隔絕,如不是賈珩提議讓黛玉給林如海寫着書信,只怕林如海只能通過來自兄賈政的信箋中得知黛玉的近況變化。
黛玉柔聲説道:“外祖母和姐妹們對我很好的,珩大哥對我也很是照顧。”林如海點了點頭,道:“子鈺先前在書信中就提到你的身子骨不大好,需要好好調養。”紫娟面帶笑意,輕聲道:“現在姑娘身子好多了。”其實不僅是黛玉,小孩子抵抗力差,動輒容易生病,而黛玉只是天生體弱,只要不被一直內耗,調養一段時間,等長大一些也就好了。
就在這時,外間傳來僕人的稟告,輕聲説道:“老爺,珩大爺來了。”林如海以及黛玉都是起得身來,抬眸看向來人,只見蟒服少年在一個撐着雨傘的錦衣護衞的陪同下,來到庭院,近得身前。
“子鈺。”林如海快步近前,喚着一聲賈珩。
賈珩道:“姑父,許久不見了。”先前來揚州府借調江北大營之時,就與林如海見過一面。
二人寒暄着,林如海説話間將賈珩引入書房,黛玉見着,猶豫了下,因為不知兩人是不是談着正事。
卻見那少年笑道:“林妹妹也過來,不妨事的。”黛玉轉而看向林如海,卻來慈和的目光,心頭閃過一抹欣喜,輕輕應了一聲,然後進入廂房。
林如海與賈珩重又落座,儒雅面容上見着詢問之,問道:“子鈺方才見了揚州的鹽商?”賈珩點了點頭,説道:“袁繼衝相邀着一眾鹽商,想要試探我的態度,我沒有理會。”林如海目光幽凝幾分,説道:“袁繼衝此人尤擅鑽營,汲汲於名利,其人至揚州三年,與那些鹽商打的倒頗是火熱。”賈珩輕聲説道:“我也知其人,在河南總督軍政之時,聽屬下提及過,其人在南陽知府任上,貪瀆乖戾,橫行無忌,後來被巡按御史彈劾之後,走通了浙黨在吏部的門路,遷到揚州,從貧瘠之地到天下為數不多的繁華之地,足見手腕。”林如海聞言,道:“子鈺心頭有數就好,此人雖並未直接參與鹽務,但是揚州的父母官,每次議事,都會列席旁聽,端是活的一手好稀泥。”賈珩點了點頭,表示明瞭。
林如海道:“過兩天,齊閣老會從金陵回來,商議鹽引核銷評估事宜,那時子鈺有何打算?”賈珩沉片刻,清聲道:“整飭鹽務自年初至如今,始終進展不大,我以為,整飭鹽務不如先行整飭人。”林如海眼前一亮,笑道:“子鈺此言可謂一語中的,只是從哪突破,仍有待斟酌。”揚州知府衙門、兩淮鹽運司、鹽商、南京户部,甚至宮裏,盤
錯節,先動哪一個引來的連鎖反應都不一樣。
賈珩默然片刻,道:“姑父可知兩淮都轉運使劉盛藻其人?”揚州鹽官系統的最高長官就是兩淮都轉運使,而兩任運使都與太上皇有着裙帶關係。
“如何不知?與其也算打了不少道,此人生活奢靡,行事驕橫,其親卷在整個揚州都頗為有名。”林如海面
幽幽,輕輕嘆了一口氣。
畢竟是皇親國戚,豪橫自非常人可比,鹽院衙門對鹽務有催繳税銀以及查勘之權,與鹽運司兩者原就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自然關係緊張。
賈珩道:“那先從此人查起?”先前他在進入揚州城前,已經暗遣密諜前往調查劉盛藻其人以及社會關係。
其人自來揚州以後,娶了十三房姨太太,現在正在追求浣花樓一個花魁,準備收下十四房姨太,最近時常到浣花樓向那花魁大獻殷勤。
黛玉聽着兩人的敍話,罥煙眉之下,熠熠星眸眨了眨,心湖當中就有圈圈漣漪泛起。
兩個人怎麼就能像認識了多年的好友一樣呢?
這……她先前的擔心都是多餘了。
賈珩道:“姑父在揚州,先前齊閣老的鹽務整飭,鹽商怎麼説?”
“無非是那老一套説辭,私鹽氾濫,官鹽不好賣,如再行多收厘金,勢必更為滯銷,先前鹽院衙門都有派鹽丁打擊過,但販鹽原為暴利,是謂屢不止。”林如海輕聲説道。
賈珩默然片刻,道:“揚州諸府縣販賣私鹽很普遍嗎?”
“揚州一地還好,是兩淮鹽行鹽之區,如江西、江南、河南、湖廣諸省,私鹽販子糜爛諸地,尤以江西、江南、湖廣最為猖獗,因打擊私鹽需與地方官府協同,但這二年地方官員推諉扯皮者不少,再加上盜寇叢生,清剿不力。”林如海嘆了一口氣道。
賈珩眸光眯了眯,道:“兩江總督沈邡先前提及要綜理鹽務,姑父可曾知曉?”巡鹽御史有查緝私販之事權,正如大漢會典對巡鹽御史所言:“兩淮巡鹽御史,無定品,掌巡視兩淮鹽課,統轄江南、江西、湖廣、河南各府州縣額引督銷,察照户部所定運司、分司、場灶、官丁、亭户,嚴行衞所有司,緝捕私販。”換句話説,對江南、江西等諸省這麼廣闊的疆域,卻沒有直接的領導權,而得以照會諸都司衞所,有的官員可能不一定聽你招呼,陽奉陰違,甚至與地方私販本身就有勾連。
儘管林如海已經掛了左僉都御史銜,可以上疏彈劾諸衞所有司。
林如海沉片刻,道:“兩江總督沉節夫一直想拿回巡鹽之權,綜理鹽務,曾上疏朝廷,提及兩淮所轄甚為遼闊,緝私
弊,往往官弁視同膜外,該鹽政呼應不靈。”兩江總督管轄江南、江西,又為封疆大吏,還能調動江南大營,不説其他,對本域江南、江西兩省自是如指臂使,而較遠的其他諸省也會賣兩江總督的面子,相應的,錢糧籌借總有打
道的時候。
賈珩道:“將鹽務之權付兩江,也未必是良策,兩江總督權重事繁,縱領職事,也是再行徵辟幕僚,於此恐有疏漏。”事實上,在清時道光十一年,承襲前明的巡鹽御史制度徹底廢棄,而由兩江總督兼理。
當時兩江總督陶澍,也就是要徹查運司虧空的那位兩江總督。
其人在道光十二年,完成鹽課卻不足二成,被道光帝催問鹽税什麼時候補齊?會不會延期之時,其人上疏歷陳兩淮鹽務疲弊,又以職任較繁,請簡鹽政專課務。
被道光好一通訓斥,“實屬有心取巧!”。
並在奏疏上提及,“以陶澍前任江蘇巡撫擢任兩江總督,於兩淮鹺務自所悉,是以於前此請裁鹽政,改歸兩江總督管理之時,降旨允准。如果淮鹽疲弊,實難整頓,何以於奉命任事之時未思及此,並無一言陳奏?”大抵的意思是,當初要權的是你,朕降旨恩允,現在又説難辦,當時想什麼去了?
之後,警告如果辦不好,依律治罪,“……倘辦理不善,有負委任,朕唯有執法從事,治以應得之罪,不能稍為寬貸。”
“子鈺以為應當如何?”林如海輕聲問道。
眼前這少年不僅是一位少年武勳,還是一位執掌樞密,預知機務的軍機大臣。
賈珩沉片刻,説道:“還是要在事權典制上有所規制,衞所諸司人事考核歸攏於兵部,而緝捕私販之查勘考核歸之於軍機處,凡鹽院御史有緝販不利者所奏,即行革職待參,派專員責問,如確有敷衍
責,推諉上下,放縱私販者,嚴懲不貸,如是再三,勢必上下警然,實心任事。”當然也是官不聊生,叫苦不迭。
這種情況,要麼給巡鹽御史擴大事權,要麼從配套制度之上,保障巡鹽御史行權,逢參必查,一劾即倒。
反正巡鹽御史得罪的是武將以及地方官,沒有利益糾葛,以免耳牽面熱,因專務專辦,也不會給地方頭上多一個婆婆,因為單緝捕私販一項,分屬職權範圍。
但新的問題也會出現,或者説原本就是老問題,巡鹽御史職權尤重,又可能會出現巡鹽御史濫用彈劾、貪墨受賄的問題,這時候就要揀選清廉能吏。
那是另外一個配套制度供給保障的問題,而上一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頭痛,忍着…嗯,不是,總不能頭痛醫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實在治不了,再捂嘴不遲。
林如海思忖片刻,朗聲説道:“子鈺所言,此策的確為治本之法,高屋建瓴。”眼前少年真是謀國之臣,果是通達政務,樞密氣度。
賈珩嘆了一口氣,道:“還是鹽課之利,以官督商辦之法,經手轉甚多,人人垂涎分利,故而上下其手,相隱為惡者,此起彼伏。”林如海點了點頭,道:“可天下財源,半數以上盡出於此,如榷鹽收鹽澤之利,就不能不
之於鹽官、税官,如放開
榷,天下百姓倒是可皆食平價之鹽,許也再無此等積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