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血仇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陛下,如今朝廷已經擁有江南半壁,世英將軍已經率師南下,而南洋的軍隊正星夜北上,蒲壽庚敗亡已是板上釘釘,如今江南盡為我有,為何還要急取蜀中呢?如今韃子困軍十餘萬於大理,成都,正可將其鎖於川峽之中,又何必此時與之爭鋒呢?”陸英看着蕭統桌上的大沙盤,瞪着四處着的小旗,有些不解的問道。
端坐榻上,正在看奏章的蕭統眼皮一翻,冷冷説道:“後宮不得干政!”陸英一聽,臉馬上一白,嘴
有些顫抖的動了動,然後深
一口氣,整理了下情緒,緩緩説:“賤妾知曉了。”
“噗哧”蕭統終於忍不住大笑起來,結果嘴裏的茶水還沒有嚥下去,自然是被嗆着了。
“賤妾該死!”陸英大急,忙上前給蕭統捶背順氣,好一會,蕭統才緩了過來,笑道:“你這妮子,又犯急了不是?”蕭統笑笑,然後正道:“後宮固然不能幹政,不過…你貌似還沒有成為朕的妃子,不是麼?”陸英一聽,雙眼閃過一絲明悟,原來又被這時而威嚴無比,時而淘氣無雙的少年天子給耍了!
可是,妃子…着皇帝那灼熱的眼神,陸英的心裏就像闖進了一個鹿羣一樣,上下翻動不已,他説要我當他的妃子,連詢問都沒有,就那麼霸道的開口了,他的話可是金口玉言那,喔…
陸英正在雙頰通紅的瞎想呢,卻聽蕭統正道:“英姐姐,你知道,南北對峙之時。***譬如蒙元對我朝,無疑我朝重心自然是在東南財賦之地。而蜀中地區據長江上游。荊襄地區據其次。觀前朝諸代,常藉四川以屏護上游,更進步説,四川和荊襄在江南都居上游之勢。而漢中則對四川和荊襄同時擁有上游之勢。漢中對四川的上游之勢緣於地勢,漢中對荊襄的上游之勢則緣於漢水。漢水連貫漢中與湖北,漢中居其上游。戰國時的蘇代在策劃合縱時,曾談到秦自漢中下漢水擊楚郢鄢之地地便利:漢中之甲,乘船出於巴,乘夏水而下漢。四
而至五渚。因此可以説,東南政權無論是恃四川還是恃荊襄作為上游屏障,都須藉漢中以作進一步的鞏固。=所以説南方真正地上游是在漢中地區。因此,朕不惜一切,一定要拿下漢中,寧可不要長安!長安丟了。有漢中朕就能拿回來。漢中如果等到韃子反應過來,朕想拿下來就難度太大了。”見皇帝説起了正事。陸英心裏輕嘆一聲,正
道:“就算如此,陛下既然給了邱尋密詔,配以大兵,想必已經足夠了吧,陛下又何必再派兵呢原來,蕭統先前和陸英商議地,便是要再秘密派遣一支一萬人地全火器部隊,溯江而上,在邱尋取得漢中後,趁勝兩路夾擊,直趨成都,一舉奪取蜀中。
“你説的固然有道理”蕭統讚許的點點頭,道:“可是,你還是輕看了漢中的地位,韃子就算再大意,就算我們地情報準確無誤,朕也敢斷言,韃子在漢中的軍隊,絕對不是他們看見的三萬人!”
“哦?陛下從何説起呢?”陸英有些疑惑的問道。
“朕相信他們的忠貞,也相信他們遞給朕的情報,都是他們九死一生才獲取地,都是他們親眼看見的,可是,親眼看見的,不一定為真,單從常理來説,漢中重地,絕不可能留如此少的人,朕估計,最少有五萬人,不然不足以守住如此咽喉之地。”見陸英瞪大眼睛,很專注的聽着,蕭統心中閃過一絲得意,誰不喜歡美女注視聆聽的覺呢?整理了下思路,蕭統接着説道:“還是按照我們剛才的思路,你知道,在南北對峙地形勢下,我朝就有一個前輩,知曉漢中之重,並且力排眾議,從全局地角度認識到漢中的地位並加以經營,這人就是張浚。”有些傷
地嘆口氣,蕭統幽然説道:“百餘年前,正是靖康之恥,山河破碎之時,一個迫切的問題,是高宗皇帝巡幸之所的選擇。當時,金兵攻勢實在太盛。女真人南下,常起三路:東越山東而趨江淮,西越山西而攻關中,中路越中原而趨荊襄。漢中、隴西尚處二線,而四川則是大後方。”頓了一下,蕭統接着説道:“而彼時,我朝國窮兵弱,士卒震恐,百信四散,君臣上下所要做的,是既能暫避金兵之鋒鋭,又能保持一種不失時機地進行反攻的態勢。高宗皇帝廣開言路,要求天下士民上書呈議,一時間,大臣們建議巡幸建康、武昌、四川、關中的都有。而唯獨張浚卻建議巡幸漢中。他的奏章,至今朕都還背的,裏面説漢中形勝之地,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號令中原,必基於此。謹積粟理財,以待巡幸。每每慮及此處,朕未嘗不心中有
,有憾,有憂,而如今之勢,雖然我朝如今已有進取之勢,於當
不可同
而語,然
本態勢,又有何區別呢?”而在歷史上,可以説張浚對漢中的經營規劃充分利用了漢中與周圍地區的關係。漢中的地理位置,既背靠四川大後方,又能左右伸縮,聯絡隴西、荊襄,
通戰爭資源,呼應關中、中原等前線地區的戰事。這樣,漢中在南方的上游地區實居樞紐
的地位。只可惜,淮西系,南遷系,江南系卻一致反對,出發點當然是出自自身利益的考量。張浚之議雖未被採納,不過,由於張浚對漢中的經營,宋廷以川陝、荊襄、江淮呼應作戰的一字長蛇之勢卻得以形成,這也
本
的改變了當時的戰略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