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没有意见。”张绣首先回答道。

“既然如此,那我岂能拒绝?”孙策自然也不会是那种拒绝的个

张绣恭谨地双手从刘协手中接过长

起身后的孙策,则从双手奉上长的少年手中单手拿过长

刘协随后便跪坐到了主席上,那名少年跪坐在其身旁。

“请。”

“请。”两名年轻的武者互相拱手鞠躬后,便摆出了架势。

碰撞在一起的声音,再度在园中响起。

相比于两位刚入门的少年,这两位可称为战场老手的青年间的对决,那可谓是招招老练。尽管只是单纯的友谊切磋,但透出的杀气却丝毫不少。

“甚好,甚好。”看着比自己那闻名天下的老师年轻数岁却不落下风的孙策,刘协也不称赞,看向其父孙坚,“本朝有此等勇士捍卫,才能高枕无忧。”

“殿下过奖。”孙坚微微朝刘协鞠躬,“不过,就算是勇猛之士,亦有极限。”

“此话怎讲?”刘协问道。

“这个嘛……”孙坚稍微思考了一下,随后说道,“殿下,虽然我江东子弟人不畏死,但终究人数有限。这次调往豫州,长沙必然空虚,若无人在长沙镇守,恐区星之事(指孙坚在长沙镇的区星之)再度发生。”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尤其是考虑到荆州目前的象,绝不能让长沙再次落入贼手。”刘协点头表示同意,“孙豫州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下建议,由在下的下属,黄盖黄公覆接任长沙太守。”一听到这个名字,董卓的目光,也放在了孙坚身上。

“哦?”刘协问道,“为何此人可堪大任?”

“殿下。”孙坚回答道,“公覆(黄盖的字)出身荆州,又是当地名门的江夏黄氏的旁支。此外,公覆曾举孝廉,又在在下平定区星之时立功甚多。若在在下离开长沙后还能保障当地安宁的,也只有公覆担此大任。”

“这样啊。”刘协点了点头,随后转向董卓,“仲颍(董卓的字)叔以为如何?”

“如果是文台(孙坚的字)兄推荐的话。”董卓的回答没有迟疑,“那在下认为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嗯。”刘协点头后,对孙坚说道,“既然这样,到时本王会和皇兄上奏此事。”

“谢殿下。”孙坚向刘协拱手道。

张绣与孙策的手还在继续,双方此时打得难舍难分。

相比采取守势寻找破绽的张绣,孙策的攻势就相当猛烈了,让张绣更多只能忙于防守,甚少有力拿出来观察孙策的漏

“曹兖州。”刘协这时突然对曹说道,“听说你准备要去陈留募兵?”

“正是,殿下。”曹拱手道,“东出离开司隶以后,就是陈留国。在下准备与允诚(鲍信的字)一同在当地募兵。”一旁的鲍信也点了点头。

“这样啊。”刘协点了点头后,对跪坐在一旁的少年说道,“伯苗(邓芝的字),把那个东西拿来。”那名被称作伯苗——或者名为邓芝——的少年,默默点头,便起身缓缓退出园中。

不一会儿,邓芝便把一份文书取来,递到了曹面前。

“殿下,这是……”曹见状问道。

“曹兖州,你应该知道,本王是陈留王。”刘协缓缓说道,“虽然本王目前并不直接治理当地,宪令还是可以发的,你到时就拿着这封宪令去陈留招兵吧。就当,是本王想保住自己封地的一点私心好了。”看着眼前少年老成的刘协,曹恭敬地鞠躬,双手接过宪令。

“谢殿下,在下必当保陈留太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看着曹恭敬的姿态,刘协意地点了点头。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