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将点火元帅升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彪说:“贺龙搞大练武,大比武,罗瑞卿最积极。全国大比武十多次,贺龙参加八次,罗瑞卿恨不能一次不拉。他们就是不相信突出政治,就是要另搞一套。”林彪发难上海,一幢坐落在徐汇区高级住宅区的花园洋房,院子很大,绿草如茵,林木葱茏,曾是宋子文的一套住宅。从五十年代初起,变成了林彪的“行”每次到上海,他都是住这里。上午九点半,秘书带了文件夹应召走进大客厅。
秘书“讲文件”引起林彪异常关注:六月十五、十六
,北京和济南军区的“尖子”分队及民兵,分别在北京西山、
坊和十三陵向中央领导人及全国各省市领导作了汇报表演。
、刘、周、朱、陈、邓,所有在京的
和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表演,给予很高评价和赞扬…
林彪面无表情,淡漠的目光凝注面前某一点,这是他竭尽思考的特有表情。
这次表演,贺龙向他报告过,他未予理睬,也没参加。始料不及的是搞成这么大气候!
秘书在继续讲:“六月十八到二十
,《解放军报》连续三天发表消息和社论,称赞这次
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部队的军事训练,是解放军建军史上的光辉篇章: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
记录片…”
“主席讲了哪些话,你再讲一遍。”林彪少有的要听两遍。
“主席先看到‘比武’的一份简报,在上边批了‘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贺龙和罗瑞卿从济南北京
了尖子分队表演。
泽东看完表演,说:‘不错嘛!’又说要注意多搞夜战,搞近战。”
“嗯。”林彪哼出了一声“对谁讲的?”
“对贺龙。又讲:‘军队无非要学会两个东西,一个是会打,一个会走’,又说:‘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讲清对谁说的!”林彪冒出无名之火,像是要出汗。秘书紧张了,忙说:“这些话都是对贺龙讲的。在十三陵还对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说:‘你们不能光议政,不议军’”片刻,林彪望住秘书:“还有”秘书翻翻文件,补充:“在观看表演过程中,对周围人说:‘要多练习,要注意普及。’”林彪沉思片刻,又问:“这些文件给叶群看过”
“看过。”
“你叫她再看看,然后到我这里来。”林彪屡屡犯病,越来越离不开叶群如果说打天下他是靠自己的脑袋,那么“守四方”他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重叶群的脑袋。
一个小时后,叶群对林彪说:“贺龙几次提练为战,不是练为看,反对拼凑‘尖子’和虚作假。我看问题就藏在这里。”林彪缓缓点头,出神一样静过片刻,说一句短话:“结论要在调查研究之后。”当贺龙组织全军普及“尖子”经验的时候,叶群和总政一位领导率了工作组,下到广州军区三七九团,开始了“调查研究”一个月后,四份调查报告放在了林彪案头。
《对三七九团一连三个“尖子”班情况调查》,查出十条罪名:移苗并丘,拼凑“尖子”;重军事技术,轻政治思想;追求锦标,虚作假;歪风
气,庸俗下
;管理简单
暴,影响内外团结…
《关于军事训练问题》的报告,列出十二条罪:军事倒一切,挤掉了政治教育;练为看,花架子;四个第一受冲击,败坏了部队作风;木头兵,木头官,整天忙于扣眼、扣米、扣一二三、扣一条线…
扣眼是指击、扣米是指投弹、扣一二三是指单双杠,扣一条线是指队列。叶群的思维像林彪,语言也像。这种语言风格曾一度影响全国,连那时的军队文艺作品都是这种风格,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林彪有了调查研究,便有了结论。
他对叶群说:“看来罗瑞卿这个人不好。总参他搞,他搞到贺龙那里去”他对总政那位领导人讲:“去年军事训练过多,训练中出现一些不适当的做法,影响了四个第一。你给张宗逊传话,让他作自我批评。”张宗逊上将是主管军事训练的副总长,敲他可以震罗瑞卿,震罗瑞卿就是动贺龙。玩“战术”林彪是大家,否则不会被称为“韩信”他让他的办公室给总参打电话:“告诉他们一句话:大比武冲击了政治,方向出了偏差。”这一句话,《解放军报》一九六五年的元旦社论就变了调,对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普及“尖子”的经验只字未提。
贺龙势众林彪发难,全军震动。元旦刚过,罗瑞卿主持召开了军委办公会,总结一九六四年的工作,讨论一九六五年的工作纲要。
会议准备开一天,会前,叶群搞的调查报告作为会议文件,发给与会者参考。
上午八点半,罗瑞卿宣布会议开始。各总部、各大军区和各军兵种领导人都着脸。他们看过了那四份调查报告,心里不舒服,但明白那反映了林彪的观点,不便说什么,除非彼此知心又有
情的老朋友,才附耳议论几声。
中竟,林彪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他搞的“突出政治”一套,不仅被泽东视为正确,也为当时多数人视为正确,赢得了普遍信任和拥护。对于这四份调查报告,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投鼠忌器”不好公开讲什么。
会议开得沉闷,不像往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恰在这时,总政那位领导人从外面进来他走得很冲,可以用“踊跃而来”形容,手里拿着一张记录纸,大幅度地朝与会者们一挥,像是挥了一面令旗,没有落座,站定一会儿便开始讲话,声音和动作一样冲:“去年的大练兵,大比武,冲击了政治,影响了四个第一,方向偏十三陵的军事表演,是从各地拼凑尖子,虚作假,欺骗了
主席…”其实这位领导也是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他这样讲自然受了林彪的影响。那时又有几人不受林彪影响?庐山会议,后来的七千人大会,林彪都是全力拥戴
泽东。这些老将军都是跟随
泽东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夺取天下,几十年的历史证明,
泽东代表的就是正确,就是胜利。
泽东既然倚重信任林彪,林彪的话自然反映了
主席的思想,那么照林彪的话去做还有什么错他的话越讲分量越重:“天天练兵,不学习
主席著作,这是单纯军事观点…”如果是林彪亲自到会讲这个话,也许不敢有谁跳起来反对。换成总政这位领导讲,情况就不同特别是积极搞了大练兵大比武的将军们,本来就不舒服,现在又听到这种以偏盖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抹杀甚至全盘否定去年练兵成绩的做法,累积心底的不
便找到了发
的机会和对象。不待这位总政领导人讲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便站了起来:“你讲清楚,谁说是假的?十三陵军事表演,我们济南部队来的尖子哪个是假的?搞民兵表演,祖孙三代上靶场,爷爷假还是孙子假?全是真的!他们打靶,一
一个,百发百中,凡参加的人都心服口服,怎么是假的?谁说假的我就跟他辩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是齐名的三位上将,战功显赫,名冠全军,被誉为“三羊(杨)开泰”都是挂过先锋印,凡事敢出头冒尖的人物。杨得志头炮一开,引来了“万炮齐放”
“你们说大比武以后不比了,我就比!不比就没个高低上下,就分不出先进后进。”声音愤慨颤的是杨勇上将。十三陵军事表演,上阵的官兵,一个来自杨得志的济南军区,一个就来自他任司令员的北京军区。他大比武劲头比谁都足,当兵的不比武比什么?是他兴冲冲跑到贺龙家报告
主席要看他的兵表演,是他选派自己的“
锐”上了演武场,是他陪
主席等
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全部表演。大比武受批判时,又是他跑到贺龙家里,发牢
:“他们搞调查报告,说
摆一条线是花架子,脸盆、被子整整齐齐一条线也是花架子,这算什么文件?”贺龙接一句:“东西
扔,整天懒懒散散拿本语录就是好架子?”贺龙这个态度对杨勇无疑是个支持。现在他亮开大嗓门冲着总政那位领导人反击:“去年的军事训练真打破了教条框框,技术训练达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高度。谁向林副主席反映军事训练冲击了政治,就是别有用心!”在人民解放军内部,军事和政治可说是由来已久的一对矛盾,战争年代这种矛盾以相辅相成为特
,和平时期在占用时间上有矛盾,到了林彪搞“突出政治”这一套时,相互冲突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林彪搞的是“方向”、“路线”斗争,但绝大多数军队指战员,包括“三杨”这样的上将军,开始并不曾知道这一点,他们只是以军事政治在时间和部队建设中各占分量及时间比例来看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以为是军事丁部同政工干部由来已久的一种老矛盾。
总政这位领导人也是没想到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的这场争论背后,有着一场大的政治较量。出于政工干部为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时间争位置,他也烈地坚持着:“你们就是用大比武挤占了政治教育的时间,用军事训练冲击政治!”他领有林彪的指示,不客气地对张宗逊说:“在这个问题上,你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检查!”张宗逊本是个稳重厚道的将军,现在不由他不
动,大声坚持不让:“去年军事训练是我军多少年来最突出、成绩最好的一年。要说比武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那也是前进中的
病,不仅军事训练中有,政治工作中同样有:你们的态度是指责泼冷水还是帮助克服,继续前进?这话你自己说!
…
”张宗逊边讲,边接过许多递来的条子。这是“凑热闹”的秘书、参谋以及军区负责人递上来的条子,内容大同小异:“到底是军事冲击了政治还是政治冲击了军事?叫他看证据!”这些“凑热闹”的并不知道争论的背景,不知道一边有林彪,另一边有贺龙,他们只知道客观存在的现实。不过,这些条子也确实提醒了张宗逊。
“既然你提出军事冲击了政治,那好,我们看看到底谁冲了谁!”张宗逊拿出训练时间表,向所有与会者展示:“过去军委有规定,军事政治的训练时间是三七开,政治三,军事七,总部只管这个原则,具体由下面安排。现在的实际执行情况怎么样我这里有统计,政治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时间。你说军事冲击了政治,什么时候冲击了政治?”
“是啊,你说到底谁冲击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