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张飞韩信岳鹏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彪呢,避实就虚、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围魏救赵…确实有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于是,在一些胜仗之后,便有些人叫他韩信。

那时人们叫他韩信,决没谁想到“野心”上去,只是说他率兵打仗像韩信。但是“韩信”在人们的观念中,毕竟还有悲剧的一面,所以叫起来不像“张飞张翼德”没顾忌。打了胜仗叫一声“韩信”范围有限,平时更不会有谁把“韩信”挂嘴头。长征以后“韩信”的叫法就听不到解放战争时“韩信”的叫法又出现一下,起因在于黄永胜。

“四野”八纵司令黄永胜,骁勇善战,多有战功。但不打仗时就稀松,就花。打牌跳舞玩女人。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颇为其挠头。东北决战在即,他三次找林彪,要求换将。他看好老资格的段苏权、说段将军老成持重,有廉颇之风,可代黄永胜为八纵司令员。

林彪摇头:“辽西三战三捷,永胜同志兵不过二万五,半月歼敌一万六,功劳不小。”程子华皱眉头:“他是击鼓冲锋,鸣金玩。说到底咱们还是共产的军队呀,这样子怎么行?”林彪面无表情,声调平淡地说:“高祖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十万。刘邦不悦,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哂笑:你这么大能耐,怎么被我捉来,供我驱使韩信不慌不忙说:陛下不善将兵,却比韩信善于将将,所以韩信只能供陛下驱使…”说到这里,林彪起身送客:“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这样吧。”在东北,冀察热辽的干部,包括程子华、李运昌、段苏权这些老人,同林彪矛盾不少,议论也常有。林彪将将,讲的本是帝王术,学的是刘邦将将。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决不会有人将其比为刘邦。有泽东在,那样比是犯大忌的。于是,故事在冀察热辽的老人中传开时,刘邦将将就变成了韩信将将。于是,背地里开始有人把林彪叫“韩信”比如黄永胜进城跳舞去了,冀察热辽的老人便议论:“那是‘韩信’看中的干部。”

“在井冈山他跟着‘韩信’当团长了…”林彪在辽沈战役中立下了奇功,打出赫赫威名。大军入关时,黄永胜豪气十足:“单是我们‘四野’也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林彪麾下不少人拿垓下一战来说比辽沈战役,说林彪这一仗打得不亚于韩信当年的十面埋伏。

于是,不光对林彪有意见的冀察热辽老人背地里把林彪叫韩信,就是“四野”中那些最信任最佩服林彪的指战员,也有不少称其为“韩信”建国后,林彪不出头,不面,淡于往,基本过着隐居的养病生活,以至于不少老人说他“打仗像韩信,处世像张良”

“韩信”被人渐渐淡忘了…但是,泽东没有忘。

一九五六年,中国共产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泽东再次被选为的主席。与会代表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但他没有获得全票。他差了一票,这一票是投给了林彪。这一票正是泽东自己所投。

林彪七月二十三偕叶群一道上山,住在一幢二层的西式小洋楼里。

他仍是深居简出,一副淡泊之态。他不像其他的元帅喜聚会聊天。他几乎不去看望任何人,至于其他人来拜访,多数也是被叶群挡驾。

他或者在楼里踱步想事,或者在别墅的林木中坐在藤椅上读书。但他心里有数,泽东没有忘记他,现在的形势,更需要用他。

八月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彭德怀曾难过地说:“张飞这个名字还是主席给起的。我自认为对敌斗争是坚决的…我有农民无政府思想,在北京打过八九次电话,都没找到主席,面谈机会少,得不到主席的具体帮助。养成孤僻格,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泽东的话不无失望:“多次重要时期,从没写信给我,为什么这次要写万言书?我同常委之间,同别人,从来没讲过你什么。为了让你安心工作,给林彪发了转业费…”林彪从泽东的话中,体会出了含意。泽东在十大元帅中,总说给林彪发了转业费,分明有了请林彪重新出山挂帅的想法。

林彪也很有分量地给了彭德怀几句:“这回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他转向常委们:“在中国,只有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

元帅第二倒了,元帅第三接班也是顺理成章。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

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

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泽东,他不许。

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彭德怀则不然,径直闯入泽东卧室报告军情,没有谁能拦得住。泽东多次为了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这次没有发脾气,只是苦笑说:“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其实不只一个彭德怀,还有一个林彪。据卫士们介绍,林彪也曾不顾警卫阻拦硬闯进去。彭德怀是连闯丰泽园大门、二门、卧室门,林彪是连闯大门、二门,停在卧室门前,对阻拦的卫士喝令:“叫醒主席,我有急事。”他烦躁地在门口踱步,卫士出来“请”字没说完,他已板着面孔闯进去。

林彪比彭德怀懂得一些“节制”彭德怀坚持不同意见时,常惹泽东恼火;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时,常使泽东受动。

林彪挂帅去东北与国民争天下,一开始就在战略思考上与泽东不致,他敢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林彪怀疑“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中央的复电实际是泽东的意见:“我们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题和平解决与国民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林彪坚持不同意见:“主席:敌人和谈是个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锐在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敢叫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的人物大概没两个。历史证明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对东北战火初起,还有一些错误的电报指示,诸如“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最后一战”

“把长变为马德里”等等。在经过失败和血的教训后,才按照林彪“分散建立据地”

“实行运动战”

“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意见办彭德怀敢讲话,林彪也不是有话不敢说,有不敢放的人。他们的区别在于:彭德怀看到自己意见正确时,会不客气地当众批评泽东的错误,并且常伴有随意的情宣。林彪在事实证明自己正确时,就不这样讲话。他对东北干部们讲:“战争的本问题在于消灭敌人…把城市丢给国民。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了…到农村建立据地,有了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我讲的是主席的军事思想。”东北战场终于打赢了,林彪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讲,这是“在全东北内贯彻了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的结果。他把功劳归于主席。自己不居功,更不会得理不让人,回过头来非论清谁是谁非不可。

说林彪“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并不全面,那只是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他若始终如此,就当不了“接班人”他更多的是“当面敢坚持意见,***,背后喊万岁,公开场合维护泽东”在泽东心目中,他显然比彭德怀是“忠臣”泽东已经回美庐二层,擦澡、服安眠药,上

按照规律,现在还不能睡觉。要继续看书思考个把小时,服第二遍安眠药后,才会入睡。

卫士小心翼翼地替他按摩着两腿两脚,不发任何声响。从泽东那漠漠的目光可以知道他正在沉思。

片刻,他点燃了一枝烟,并且将一张白纸垫在一本书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

写了几个“林彪”青烟一团团、一股股从他嘴里吐出。他在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