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盲点招安汝州陷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长矛的刺杀不需要太大的动作,矛尖在人体上一进一出,就足够让敌人失去战斗力,欧曼这一队的士兵做出这个姿势,真要是放在战场上,杀伤同样是有效果的。
那百人小队的带队军官看着对方过来,看着对面高举的长木杆上包着的石灰圆头,冷汗直
,如果是战场上,自己已经是死了。
演习之中,长矛方阵如果溃散不成阵型,视同失败,百人小队已经是错失了逃跑的机会,眼下的选择只能是硬碰。
王海也是看到这边不对,只是千人上下的方阵能大步走已经是速度的极限,如果要快速小跑前进的话,整个队伍就要溃散了。他干脆是不管那应对失措的百人小队,住了队伍稳步靠近。
趁着欧曼方队在对付小队的时候,大队冲击对方的侧翼,这才是胜败的关键。
那边已经开始结阵,百人小队的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士兵前和咽喉部都是被石灰印上了白痕,边上已经有评判军官认为他们失去战斗力。
这输的可是有些郁闷,明明自己这边大呼刺杀,对方只不过是一步步蹭过来,为什么杀伤的效果却更好。
大方阵的接战,几十长矛几百
长矛互相攒刺,分出胜败来倒是很快,百人小队很快就是败退“死伤严重”后退出战场。而欧曼方阵死伤不过是十个,那边王海率领的方队距离这边还有五十步的距离,在土台上观战的那些人全都是站了起来,欧曼一开始的击退百人小队,如同摧枯拉朽的迅速,这已经是很说明问题了。
众人都是觉得胶州营今天颇为的丢面子,单独的格斗被欧曼占据了上风,百人小队的溃散更是让人觉不妙,只能等着张亮这边,看看能不能扳回来了。
行军鼓的节奏稍微急促了些。王海在尽可能地让方队前进的快些,趁着那个洋人的方队还没有转向的时候,从侧翼击溃他。
欧曼这边击溃之后,士官们整理了下队形,但却没有转向敌,而是大步的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走了下去。
那边王海地军队都已经开始做战斗准备。脚步稍微放缓。而欧曼方队出乎意料地反应。却让双方已经是靠近地距离变得更大了。如果说以王海方队地第一排作为一条水平线地话。那欧曼队则是走地一条斜线。
按照双方这个速度。只要欧曼方队不回头。王海地队伍怎么也追不上来。欧曼不断地大声发令。跟在一旁地翻译。喊话地声音都有些嘶哑。别看部队拿着长矛行进。又是走步。但没有专门地训练。跟上去很是吃力。
欧曼方队在斜线行进地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向。现在众人是看明白了。欧曼地目标是王海方队地侧翼。
攻击侧翼。这是战争中永恒地手段。因为之前拉开了距离。按照双方地步速推算。欧曼方阵肯定会先到达王海方队地侧翼。
王海大声地吆喝。鼓声地节奏开始改变。他率领地方队开始以左翼为中轴朝着左边旋转。让自己地正面面对地正面。不管怎么说。他这里地人多。面对对方地侧翼并不吃亏。
胶州营地队列训练是极为地良。仓促之间地立正然后转向。队伍居然不显得散
。这实验营多是老兵。做地更加地出
。
欧曼在大踏步前进的时候,观察到王海那边地方队居然跟着转了过来。而且队形保持的很整齐,丝毫不,对这支队伍的训练程度他也有些估计不足,但王海命令队伍转动,这已经是达到了目的。
“立定!”
“向右转!”
“向前齐步走!”随着这两个命令下达,欧曼方队又和王海方队拉开了距离,这一次却是朝着王海队的右翼而去。
正方形的队伍比长方形的队伍转向要迅速很多,正方形方队的四个面又有相同的攻击力,而长方形地队伍。却有强面和弱面。
两支方阵在校场上好像是在游戏一样彼此打转追逐。每一次转向和调整,欧曼方队都可以用正方形方队地转向迅速。赚得一点时间和距离上的优势,第四次转向地时候,欧曼方队已经是可以稳稳的攻击到王海队的弱侧左翼。
两军刚要战的时候,李孟所在的土台方向传来了命令“大帅判定,这一仗双方打平,双方首领到大帅处!”虽说是平手,但胜败结果已经是分明了,显然是李孟为了照顾自家军将的面子而做出的这个决定,欧曼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若是风头太过强盛,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王海当然是心里不舒服,可战斗结果已经是如此,他也只能是接受这个事实。欧曼走回木台的时候,李孟亲自走下了木台来接,这待遇的变化也已经说明欧曼在李孟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同。
“这是一层窗户纸,从前没有想到,却被你给戳破了!”李孟笑着对欧曼说道,胶州营方阵的设置比较古怪,一千人和现代的团编制人数差不多,可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火铳兵,八百人的长矛兵能列出的阵型,也就是二十乘四十的阵型,宽面对敌。
当然,如今遇到的历次战斗之中,胶州营还没有因为这个阵型吃过什么亏,因为预设战场,胶州营每次的大战都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战场中作战,地形的限制让敌人只能是去面对胶州营方阵的正面。
而且以山东士卒的训练和强悍,正面对敌足以击溃大部分的敌人了,这种情况下,长方形的方阵和正方形方阵的优劣适用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必要的让人注意到,胶州营上上下下就认为这是正确的。
不过对于李孟来说,让自家的兵马完全发挥出威力总是好地,欧曼今的这番演练,把很多从前没有想过问题都是表现了出来,这场战斗演习的胜利更是说明了欧曼的本领和能力。李孟当然是高兴。
李孟的这种方阵系统差不多就是自己的创造,而欧洲却已经用了将近快要两百年,从先进地军事技术中取经验,让自己
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