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不一样的历史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月底,帝国远征舰队抵达佛得角群岛。

次月初,德意志帝国的公海舰队从基尔港出发,强行穿过了朗厄兰海峡,杀入北海。

后,在帝国远征舰队到达之前,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在北海海域遭遇,爆发了有名的“德兰海战。”对于新兴的德国海军来说,这场海战绝对是最严峻的考验。

说白了,这也表明德国人在海战经验方面的严重欠缺。

按照最简单的方法,德国公海舰队也应该等到帝国远征舰队到达之后才杀入北海,与帝国远征舰队一起绞杀英国本土舰队,完成夺取制海权的任务。结果,德国公海舰队在最不恰当的时候,以最不恰当的方式与英国本土舰队决斗,结果能够好到哪里去吗?

虽然海战中,德国公海舰队只损失了几艘战列巡洋舰,主力舰(战列舰)没有受到多大损失,但是却失去了夺取北海制海权的机会,甚至失去了进入北海的机会。

相反,英国本土舰队在战中,战术表现不尽人意,却紧紧的抓住了战略优势。

海战结束之后,德国公海舰队被迫退回波罗的海,并且进入了长达两年的整休期。

见到德国公海舰队败退,已经从佛得角群岛出发的帝国远征舰队立即改变航向,放弃了前往北海绞杀英国本土舰队的计划,转而前往直布罗陀要

以当时的情况来讲,帝国远征舰队并不是没有击败英国本土舰队的把握。

只是,帝国远征舰队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击败英国本土舰队,帮助德国夺取制海权。

作为集中了帝国大部分新式战列舰的远征舰队,不但要对付英国,还要警惕大洋另外一边的美国,同时遏制西班牙与法国。最重要的是,远征舰队必须与大西洋舰队一道,确保直布罗陀要与佛得角群岛的安全,并且保护从直布罗陀要到亚得里亚海(奥匈帝国的出海口,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获得大明帝国援助的主要港口所在地),以及从佛得角群岛到好望角的海上航线!

如此一来,帝国远征舰队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明历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初,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集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致奥斯曼帝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向南扩张的步伐对其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奥斯曼帝国就与俄罗斯爆发了多场战争,先后失去了黑海北岸地区,克里米亚半岛,外高加索。后来,若不是大明帝国与德国出面调停,奥斯曼帝国恐怕会丢掉欧洲的最后一块土地。

相对而言,奥斯曼帝国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该帝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曾经是整个西亚地区,以及东南欧地区的统治者,但是随着大明帝国崛起,特别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兴起,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国内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宣布独立,或者沦为殖民地。

与此同时,地面战场也像海洋战场一样,陷入了僵局之中。

因为战双方都无法突破由铁丝网,战壕,以及机火炮构成的严密防线,进攻显得乏力,防御更为有利。

经历了一年多的苦战之后,德国、奥匈帝国与法国、西班牙、英国远征军对抗的西欧战线,德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对抗的东欧战线、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对抗的外高加索战线,俄罗斯与大明帝国对抗的中亚战线逐渐平静了下来。

战双方都无力发动新的进攻,也难以取得突破的进展。

只是,战各国承受的力并不完全一样。

当时,俄罗斯需要三线作战,其局势最为严峻。其次就是德国。不管是西欧战场,还是东欧战场,德国发挥的作用都超过了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是,德国在南面没有出海口,难以获得大明帝国的物资援助,必须凭自身力量对抗四个强大的对手。

当年年底,在英法西等国的游说之下,原先离了协约国集团的意大利再次加入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同盟国集团宣战。随之,两个意大利集团军向北推进,开辟了第五条战线,即南欧战线。

首当其冲的就是奥匈帝国,只是奥匈帝国国力弱小,难以承担三线作战的力。

结果,德国不得不出兵增援,最终承担起了南欧战线的大部分战斗任务。

毫无疑问,当德国陷入三线作战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局面的话,离战败也不远了。

在此情况下,同盟国修改了战略计划,并且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夺取制海权,彻底打垮英国远征军,并且封锁协约国的港口,最终迫使英法西意投降!

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整顿了两年的德国公海舰队再次从基尔港出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