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不一样的历史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乌云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亚历山大港。
熙熙攘攘的人群将港口堵了个水不通,衣着破烂的百姓纷纷翘首已待,子着港湾内那艘豪华邮轮。
这是个极为特殊的子。
因为大英帝国王储将在今到达,视察总督府,并且参加亚历山大建城二千二百四十六年的庆典活动。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来说,他们恐怕一生只有这一次见到帝国王储的机会。
当然,为了确保王储的安全,总督调遣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在沿途设置了大量路障,将百姓与王储将要通过的道路完全隔开。
问题是,百密一疏,在不要命的刺客面前,任何严密的防范都极为脆弱。
随着清脆的马蹄声,人群沸腾了起来。
王储乘坐的马车离开码头,朝位于市区的总督府驶去。
似乎为了表达亲民的态度,或者是为了让更多百姓相信王室并没有遗忘他们,或者是为了巩固大英帝国在这里的殖民统治,马车进入市区后,王储不顾随行人员的反对,抛开了马车的顶棚,与王储妃向四周的百姓挥手致意。
危险也就在这个时候到来。
当那名身着西服,戴着大沿帽的年轻人突破军警设置的防线,冲向王储乘坐的马车时,竟然没有任何军警发现他,也没有任何军警上前阻拦。
直到连续三下声响起,直到王储与王储妃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周的数百名军警才反应了过来。
刺客的下场是极为悲惨的,可是他没有“白死。”包重要的是,向大英帝国王储的那两发子弹最终引爆了
在全世界头顶上的火葯桶!
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6月17,也就是王储遇刺的第二天,大英帝国以德意志帝国暗中安排刺杀王储为由,向德意志帝国宣战。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是德意志帝国在幕后主导了这次刺杀行动。原因很简单,德意志帝国的国王威廉二世是大英帝国国王的外甥,如果大英帝国王储遇刺身亡,他将成为大英帝国王位的头号继承人。
也就是说,等到在任的大英帝国国王驾崩之后,大英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将在同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
同,德意志帝国也向大英帝国,以及大英帝国的盟国,即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宣战。
次,大英帝国向德意志帝国的盟国奥匈帝国,以及大明帝国宣战。随即,法国,西班牙,以及俄罗斯向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大明帝国宣战。
第三天,大明帝国向大英帝国,法国,西班牙与俄罗斯宣战。
到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从本上讲,这是一场新兴帝国向老牌帝国挑战的战争。
虽然大明帝国是“最老牌”的帝国,但是在长达数十年的衰退之中,大明帝国逐渐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大量海外殖民地宣告独立,或者落于其他国家之手,加上《门户开放》协议,大明帝国损失惨重。
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则是标准的新兴帝国。
战争的另外一方,大英帝国,法国,西班牙都是欧洲传统强国,也是欧洲占据了最多海外领地的国家。
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大英帝国,法国,西班牙最先签署“巴黎协约”建立了军事同盟,并且确定了集体战争政策。随后,意大利,俄罗斯先后签署该协议。只是在战争爆发前夕,意大利退出了“协约国集团。”同样,在“协约国集团”成立之前,大明帝国就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密集接触。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大明帝国一拍即合,迅速确立了共同防卫原则。
就在“协约国集团”成立的第二个月,三国代表在柏林签署了“全面同盟条约”
“同盟国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可是,真正引发这场战争的美国却没有急于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