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不一样的历史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战斗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傍晚。经过夜间短暂的休整之后,次清晨,战斗继续进行,最终持续到了当天下午三点四十五分。

从实力上看,双方相差无几。

帝国海军南洋舰队的战舰更加庞大,且火炮威力更大。欧洲联合舰队则占据着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其巡洋舰更适合北大西洋的海况。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战第二天的中午,另外一支舰队突然杀到。

这就是常驻欧洲的帝国“远征舰队。”虽然该舰队只有八艘二等战列舰,二十四艘巡洋舰,但是对战双方来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受到夹击之后,欧洲联合舰队迅速崩溃,舰队官兵的士气也受到严重打击。

正在苦苦支撑的帝国南洋舰队则士气大振,并且转守为攻。

接下来,不到四个小时之后,欧洲联合舰队溃散,输掉了这场海战。同时,联合起来对抗大明帝国的欧洲国家也彻底的输掉了这场战争。

获胜的一方并没有什么好值得嘉奖的。

是役,帝国海军总共损失了四十六艘战舰(其中三十四艘失去航行能力,在战斗结束之后被舰队自行销毁),另外还有二十八艘战舰在返回帝国的途中损毁。阵亡官兵一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名,伤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二名。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虽然帝国海军彻底粉碎了欧洲国家挑战帝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梦想,但是帝国海军也元气大伤,导致帝国国力一落千丈,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被大大削弱。

导致大明帝国与欧洲国家爆发全面战争的基本动力正是…蒸汽机。

堡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市场,不管是大明帝国,还是新兴的欧洲工业国,都需要大量资源,以及庞大的海外市场。

也就是说,争夺海外资源与海外市场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实际上,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有人预料,大明帝国不可能永久霸占欧洲市场,更不可能永久控制庞大的海外领地,霸占全世界的资源,随着欧洲国家的兴起,大明帝国与欧洲列强的战争将在所难免。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明欧战争”前夕,大明帝国已经控制了几乎所有的资源产地与海外市场,包括朝鲜、本、南洋、南亚次大陆、新大陆(大洋洲)在内的整个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地区成为了帝国的后院。琉球王国更是举国内附,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一个海外行省。

另外,存在了数百年的奥斯曼帝国也逐渐走向衰落,其周边地区纷纷独立,并且成为了大明帝国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与海外领地。比如,当时的阿拉伯半岛几乎全在大明帝国的控制之中,北非地区则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只剩下了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以及欧洲东南端的一小部分领土。

在此情况下,欧洲列强需要扩大海外领地,就必须得与大明帝国为敌。

此时,蒸汽机成为了推动战争的必要因素。

如果蒸汽机没有诞生,欧洲国家永远不可能在生产力上超越大明帝国,更难以在国力上与大明帝国媲美,也就没有资本与大明帝国竞争。

当初,西班牙的惨败足以让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到胆寒。

随着蒸汽机推广,蒸汽动力的普及,工业生产效率以难以想像的速度提高,工业产品极大丰富,工业产能也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人的预料。

堡业正是现代化战争的基础。

随着工业生产能力提高,欧洲各国的军事实力也随之提高。

虽然欧洲国家之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有大不列颠王国的前车之鉴,几个主要的西欧国家首先认识到,要想提高欧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发言权,就必须团结一致,对抗强大的大明帝国。

英国,法国与西班牙,这三个欧洲元老级别的海上强国首先联合了起来。

随后,荷兰,葡萄牙,以及位于地中海,刚刚完成统一的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秘密联盟。

除了意大利在战争前期退出联盟之外,另外五个西欧国家全头参与了与大明帝国的全面战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