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七万新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定县招兵的消息放出去后,越来越多的民改了之前的方向,直奔真定而来。
一路上,如果不是实在累得不行,本不会停下来休息,就想着尽快赶到真定,深怕迟了。
真定的招兵,让这些民看到了曙光。
但是民也不全都是青壮年,还有许多老弱妇孺。
就算凌云要从民中募兵,也不可能招募这些老弱妇孺。
他的兵可不是用来摆设的,是要上战场的。
让一群老弱妇孺上战场,除非凌云脑袋风了。
很多民都是属于跟风的,见别人都往真定这边来,问都没问清楚,就跟了过来。
等到之后,才知道别人是来参军的。
来到真定的民,只要四肢健全,行动自如,年龄符合,脑袋没问题的,凌云都将他们收留。
至于那些老弱妇孺,最先来的,能帮助凌云就稍微帮助一下。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招募而来的民,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
招一个人,就要安顿三四口人,这对凌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虽然他不用管这些人的口粮,但是为了避免招募而来的士兵牵挂,肯定是要将他们的家人安排好。
家人的生活都不能保障,那些士兵又如何有心思上阵杀敌。
当然,凌云也可以招那些没有拖家带口的青壮年。但是这些孤身一人的,在民群体中,属于少数的。
孤身一人。很少会亡太远的地方。因为他们只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养一张嘴,可比养四五张嘴要容易得多。
刚开始平均一波民中。才两三个
民是孤身一人的。
后面得知消息的民越来越多,孤身一人前来的
民数量才变得多起来。
但还是远远无法和拖家带口的民相比。
真定县县城内。绝对是无法安置如此多的民的。
凌云在县城外,另外开了一片,用来安置那些被招募成为士兵的民家属。
而前来的民,不可能每家都会有人成为真定的士兵。
总有一些民的家,虽然有三五个人,但却没有一个人会
足征兵的条件。
这样的民家庭,大多数凌云都只能让他们离去,真定不可能留下他们。
还有一些,特别困苦的。一定会在半路上饿死或者病死的,凌云也会收留他们。
如果不是地盘就这么大,凌云也是愿意将所有民都收留下来的。
人多力量大,人多了,才会更加繁华,但是这个人口的数量,却一定不能超过一方土地能承受的极限。
凌云如果把所有从真定经过的六面,都收留下来,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