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162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611]要知道,皇太极之所以来抢,是因为家里没钱,没钱,怎么跟人勾结呢?

虽说此前也有李永芳、范文程之类的人前去投奔,但事实上,也都并非什么大人物。比如李永芳,只是个地区总兵,而且就这么个小人物,努尔哈赤同志都送了一个孙女,一个驸马的(额驸)头衔,还有无数金银财宝,才算把他套住。

范文程更不用说,大明混不下去,到后金混饭吃的,只是一个举人而已,皇太极都给个大学士,让他当主力参谋。

李永芳投降的时候,是地区副总兵,四品武官,努尔哈赤就搭进去一个孙女,按照这个标准,如果要买通明代最大地方官,总管辽东、天津、登州、莱州、蓟州五个巡抚的袁崇焕,估计他就算把女儿、孙女全部打包送过去,估计也是白搭。

至于分地盘,就更不用说了,皇太极手里的地方,也就那么大,要分都拿不出手,谁跟你干?

当然,如果你非要较真,说他们俩一见如故,不要钱和地盘,老子也豁出去跟你干,我也没办法。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要袁崇焕智商正常,是不会当叛徒的。

他糊皇帝的唯一原因,是两个字——心虚。

没法不心虚,跟皇帝吹了牛,说五年平辽,不到一年,人家就带兵来平你了。之前干掉了总兵,在北京城下又跟人兜圈,不经许可冲到城下,这事干得实在太糙。

不把敌人说得狠点,不把任务描述得艰巨点,怎么混过去?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糊,就糊过了。

皇帝当场傻眼不说,大臣们都吓得不行,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舌头伸了出来,半天都没收回去。

客观地讲,袁督师干了一件相当缺德的事,但彩的表演还没完,等大家惊讶完后,他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始终认为,这句话让他最终送了命。

“我的士兵连征战,希望能够进城修整。”这孩子没救了。

在明朝,边防军队未经许可进驻城下,基本就算造反,竟然还要兵马入城休息,实在太嚣张了。

当然,这个要求是有前科的。之前不久,桂在城外与后金军大战,中途曾经进入德胜门瓮城休息,按袁崇焕的想法,他的地位比桂高,桂能进瓮城,他也能进。

举动如此可疑,大家本来就猜忌你,还要带兵入城,辽东人参吃多了。

所以崇祯立即做出了答复:不行。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12]袁督师倒也不依不饶:那我自己进城。

答复:不行。

会议就此结束。

这一天是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三据种种迹象显示,崇祯判定,袁崇焕不可再用。

但除掉此人,还需要时间,至少七天。

幕后人物袁崇焕的宿命已经注定。

但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最后被杀,而是他直到被杀,也不知道为什么。

事实上,致他于死地的那几条罪状里,有一条是很滑稽的。

这条滑稽的罪状,来源于三天前的一次偶然事件。

三天前,是十一月二十

在这一天,皇太极率军发动了进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