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140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先知道西路军覆没消息的,是马林。

此时他的位置,距离萨尔浒只有几十里。

作为一个文人,马林没有实践经验,但再没经验,也知道大祸就要临头。

关键时刻,马林体现出了惊人的理论天赋,他将所部两万余人分为三部,互相呼应,并且挖掘壕沟,加强防御,等待着努尔哈赤的攻击。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作为第一次上战场的将军,有如此表现,就算不错了。

可是不错是不够的。

一天之后,努尔哈赤发动了攻击。事实证明,马林的部署给他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六万多人打了半天,一点进展都没有,努尔哈赤没有办法,竟然带了一千亲兵上阵冲锋,才打开突破口。

但马林同志的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他面对的,是三倍于他的敌人。而作为文人,他的观念也有点问题,最后关头抛下了两个弟弟,自己先跑了。

北路马林军就此覆没。

西路军完了,北路军也完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辽东。

但东路的刘綎却对此毫不知情,因为他连路都没找到。

[1393]刘綎的运气相当不好(或者说是相当好),由于他的行军道路比较偏,走后不久就了路,敌人没找着他,当然,他也没找到敌人。

但这种摸黑的游戏没能持续多久。努尔哈赤已经擦掉了刀上的血迹,开始专心寻找刘綎。

三月初四,他找到了。

此时,刘綎的兵力只有一万余人,是努尔哈赤的四分之一。胜负未战已分。

然而还在山谷中转悠的刘綎并没有听到震耳的冲杀声,却等来了一个使者,杜松的使者。

使者的目的只有一个:传达杜松的命令,希望刘綎去与他会合。

此时,杜松已经死去,所以这个使者,是努尔哈赤派人假冒的。

但是刘綎并没有上当,他当即回绝了使者的要求。

不过他回绝的理由,确实有点搞笑:“我是总兵,杜松也是总兵,他凭什么命令我!”这下连假使者也急了,连说带比划,讲了一堆好话,刘綎才最终同意,前去与杜松会师。

然后,他依据指引,来到了一个叫阿布达里岗的地方,这里距离赫图阿拉只有几十里。

在这里,他看见了杜松的旗帜和军队。

但当这支军队冲入队列,发动攻击时,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寡不敌众、深陷重围,必败无疑,必死无疑。

但刘綎仍然镇定地拔出了刀,开始奋战。

之后的一切,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阵,綎中矢,伤左臂,又战复伤右臂、犹鏖战不已,内外断绝,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手歼数十人而死。

用今天的话说,大致是这样:阵了,刘綎中箭,左臂负伤,继续作战。

在战斗中,他的右臂也负伤了,依然继续奋战。

身陷重围无援,他的脸被刀砍掉了一半,依然继续奋战,左冲右杀。

最后,他杀死了数十人,战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