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国妇女》杂志举办的“富裕的子怎么过”的讨论已进入尾声,主持人林亚男女士向我索稿,希望我也加入这场讨论。引发这场讨论的刘花然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如果不考虑相当偶然地出了人命案的结局,无非是一个始
终弃、婚姻破裂的老故事。它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这类事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了。从讨论的情况看,人们对此的态度大致有三种:一是为
情的权利辩护,视此类现象为一种进步;另一是为妇女的权益辩护,对此类现象作道德的谴责并且呼吁法律的干预;还有一些人则
到困惑,在支持和反对之间无所适从。我好像属于第三种,在两个极端之间颇费思量,不过也许出于不太相同的原因。
一婚姻与的冲突在我的概念中,婚姻一直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悖论之一,它不只是一个社会难题,更是一个永恒的人类难题。其困难在于,婚姻是一种社会组织,在本
上是要求稳定的,可是,作为它的自然基础的
却天然地倾向于变易,这种内在的矛盾是任何社会策略都消除不了的。面对这种矛盾,传统的社会策略是限制乃至扼杀
自由,以维护婚姻和社会的稳定,中国的儒家社会和西方的天主教社会都是这种做法。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了个人幸福,曾在历史上——在较弱的程度上仍包括今天——造成无数有形或无形的悲剧。然而,如果把
自由推至极端,完全无视婚姻稳定的要求,只怕普天下剩不下多少幸存的家庭了,而这种极度的动
既不利于社会安定,也不会使个人真正幸福。
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问题在于,在本质上是一种很不确定的
情。一方面,它具有一种
漫倾向,所谓“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这种心理在
中尤为突出。人们往往把未知的东西和难以得到的东西美化、理想化,于是邂逅的新鲜
和犯
的自由
成了
快
的主要源泉。正因为这个原因,最令人难忘的
情经历倘若不是初涉
河的未婚恋,便多半是红杏出墙的婚外恋了。这种情形不能只归结为道德缺陷,而是有心理学上的原因的。另一方面,
又是一种纯粹的个人体验,并无客观标准可言。自己是否堕入情网,两情是否真正相悦,好
和
情的界限在哪里,不但旁人难以判断,有时连当事人也把握不了。如果以这样一种既不稳定又不明确的
情为婚姻的惟一纽带,任何婚姻之岌岌可危就可想而知了。
二出路:亲情式的情?
婚姻以情为基础是现代文明人的共识,我无意反对。为了在婚姻的悖论中寻找一条出路,我的想法是:我们也许应当改变一下思路,把作为婚姻之基础的
情同上述那种
漫式的
情区分开来。那种
漫式的
情可能导致婚姻的缔结,但不能作为婚姻的持久基础。能够作为基础的是一种由
情发展来的亲情,与那种
漫式的
情相区别,我称之为亲情式的
情。在这种
情中,
漫因素也许仍然存在,但已降至次要地位,基本的成分乃是在长久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彼此的信任
和相知相惜之情。西方一位社会学家把信任
视为好婚姻的第一要素,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种信任
不单凭借良好愿望,而是悠悠岁月培养起来的在重要的行为方式上互相尊重和赞成的能力,它随婚龄俱增,给人一种踏实
,会使婚姻放散出一种肃穆祥和的气氛。事实上,许多家庭之所以没有解体,并不是因为从未遭遇
漫式
情的
惑,而恰恰是因为当事人看重含有这种来之不易的信任
的亲情式
情,从而自觉地规避那种
惑,或者在陷入
惑之后仍能作出理智的选择,而受委屈的一方也乐意予以原谅。在我看来,凡是建立在这种亲情式
情的基础上的婚姻不仅稳固,而且仍是高质量的。我不否认一次新的
漫式
情带来更佳婚姻的可能
,但是,第一,这终究是未知的,因而是一个冒险,第二,即便真的如此,在结婚之后,新的
漫式
情迟早仍要转变为亲情式
情。我相信,认清了婚姻以亲情式
情为基础的必然
和必要
,人们对于自身婚姻现状的评价就会客观一些,一旦面临去留的抉择,也就会慎重得多。
三现代人的婚姻困境现在可以谈一谈我对讨论主题的看法了。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婚姻难题,有些源于人和婚姻的共
,有些来自中国当代社会的特殊境况,所谓“富裕的
子怎么过”涉及的是后一方面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对于人们婚
实践和观念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正有负,不可一概而论。
一方面,金钱势力的增长削弱乃至冲垮了过去曾经威力巨大的对个人婚行为的行政干预,市场所造成的人口
动又普遍增加了两
接触的机会,两者综合,人们在两
关系上的自由度明显地提高了。在就业自由、挣到钱就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条件下,两
关系
益成为个人的私事,只要不触犯法律,行政权力对之无可奈何。反映到观念上,整个社会对之也
益持宽容和开放的态度。通
罪的取消,离婚以
情破裂为惟一尺度,不过是法律对实践上和观念上的变化的事后追认。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原本没有任何
情基础的劣质婚姻呈土崩瓦解之势,是不足怪也不足惜的。
但是,另一方面,金钱势力的增长也导致了人们物的膨
和
神品格的下降,这种下降在两
关系上同样有所表现。且不说以
为商品的卖
活动有猖獗之势,即使在一般的
往中,灵
的分离也是
甚一
。当两
之间的
体接触变得十分随便之时,这种接触必然越来越失去情
的内涵。有的人认为,人一旦富裕了,对于
就会产生更高的
神需要。我觉得不能教条地搬用这种需要金字塔的理论,事实上,在那些
神素质差的人身上,金钱所起的使人堕落的作用远超过教化作用,他们因为
的容易
足而更加蔑视
情的价值。结果我们看到,人们虽然在两
关系上有了更多的自由,真正的
情反而稀少了。许多婚姻之所以破裂,并不是由于
漫式
情的威力,而只是追求婚外
刺
的结果,一些有良好的亲情式
情之基础的婚姻竟也在时髦的
水风
中倾覆了。
所以,在我看来,现代人的婚姻困境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现代化进程中整体神危机的一个表征,是
神平庸化在两
关系上的表现。
四的自律凡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弊病,惟有通过现代化进程本身才能解决,婚
上的问题也是如此。有些人主张重新运用法律武器来惩办婚外恋,严格限制离婚自由。我认为走回头路是行不通的,即使行得通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看到,婚姻是
的社会形式,而
必须是一种自由行为才成其为
。法律在这方面的作用有其限度,它不能强迫一个人同自己不愿意的对象从事
行为,而倘若
止
情已经破裂的婚姻解体,它实际上就是试图做这种蠢事。一个社会是否尊重和保护其成员在
上的自由,是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志。
当然,社会的文明程度还有另一方面的标志,便是其成员在上能否自律。其实,自由本身即包含了自律之义,一个不能支配自己的
望反而被
望支配的人,你不能说他是一个自由人。人在两
关系中袒
的不但是自己的
体,而且是自己的灵魂——灵魂的美丽或丑陋,丰富或空虚。一个人对待异
的态度最能表明他的
神品级,他在从兽向人上升的阶梯上处在怎样的高度。在
上能够自律的人,他在两
关系上有一种
本的严肃
,看重
关系中的情
价值,尊重其
伴侣的人格和心灵,珍惜
情以及由
情发展来的亲情。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也就是
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比他的婚
经历是否顺利更重要的事情。能否做到自律,取决于一个人的整体
神素质。在解除他律之后无能自律,正暴
了一个人整体
神素质的低劣。就整个社会看,这方面要有大改观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待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西方人在放任式的
之后重新走上了归家的路,这个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种启发,使我们明白在一定时期内弯路的不可避免,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希望,使我们对在现代文明水准上重获古老婚
价值的前景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