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位,言官丘俊、石介等荐瀚。帝用侍郎焦芳,乃改瀚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命未至,瀚引疾乞休,因陈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四事。优诏留。时灾异数见,瀚及南京诸臣条时政十二事。语涉近幸,多格不行。
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谮于刘瑾。会刘健、谢迁罢政,瀚闻太息。言官戴铣等以留健、迁被征,瀚独赆送,瑾闻益恨。明年二月假铣等狱词,谪瀚浙江参政。致仕。旋指为
。瑾诛,复官,致仕。予月廪岁隶如故事。寻命有司岁时存问。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卒年八十六。赠太子太保,谥文安。子九人,庭〈木昂〉、庭机最显。
庭〈木昂〉,字利瞻。瀚次子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职方郎中。吏部尚书张彩改为御史,固谢之,乃以为苏州知府。频岁大水,疏请停织造,罢繁征,割关课备振。再上,始报可。迁云南左参政。正德九年,以父老乞侍养。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主事,亦谒假归。三世一堂,乡人称盛事。
嘉靖初,父忧,服阕,起官江西,历湖广左、右布政使。举治行卓异,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历工部右侍郎。应诏言郊坛大工,南城、西苑相继兴作,请以俭约先天下。又因灾伤,乞撤还采木、烧造诸使。进左,拜尚书,加太子太保。时帝方大兴土木功,庭〈木昂〉所规画多称意。会诏建沙河行,庭〈木昂〉议加天下田赋,为御史桑乔、给事中管见所劾。乞罢,归卒,赠少保,谥康懿。炫终通政司参议。
庭机,字利仁,瀚季子也。嘉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擢南京祭酒,累迁至工部尚书。穆宗立,调礼部,俱官陪京。时子燫已为祭酒,遂致仕归。万历九年卒,年七十有六。赠太子太保,谥文僖。子燫、烃。
燫,字贞恒,庭机长子。嘉靖二十六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景恭王就邸,命燫侍讲读。三迁国子祭酒。自燫祖瀚,父庭机,三世为祭酒,前此未有也。隆度改元,擢礼部右侍郎,充讲官。寇犯边,条上备边七事。改吏部,调南京吏部,署礼部事。魏国公徐鹏举废长立幼,燫持不可。万历元年进工部尚书,改礼部。仍居南京。名位一与父庭机等。母丧去官。服阕,以庭机笃老侍养,家居七年,先父庭机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恪。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子世勤,
笃孝。芝生者三,枯篁复青。御史上其事,被旌。
烃字贞翟,庭机次子也。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广西副使。兄燫卒,请急归养。久之,历太仆少卿。因灾异极陈矿税之害,请释逮系诸臣。不报。终南京工部尚书致仕。林氏三世五尚书,皆内行修洁,为时所称。
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
成化九年校勘《通鉴纲目》,上言:“《纲目》一书,帝王鉴。陛下命重加考定,必将进讲经筵,为致治资也。今天下有太平之形,无太平之实,因仍积习,废实徇名。曰振纲纪,而小人无畏忌;曰励风俗,而缙绅弃廉
。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减省有制,而兴作每疲于奔命;蠲免有诏,而征敛每困于追呼。考察非不举,而幸门
开;简练非不行,而私挠
众。赏竭府库之财,而有功者不劝;罚穷谳覆之案,而有罪者不惩。以至修省祈祷之命屡颁,水旱灾伤之来不绝。
垣被震,城门示灾,不思疏动旋转,以大答天人之望,是则诚可忧也。愿陛下以古证今,兢兢业业,然后可长治久安,而载籍不为无用矣。”帝不能从。
时上有警,条上备边事宜,请养兵积粟,收复东胜、河套故疆。又言:“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语皆切时弊。秩
,进侍讲,直经筵。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
弘治初,言者荐,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三年擢南京国子祭酒。上言六事,曰择师儒,慎科贡,正祀典,广载籍,复会馔,均拨历。其正祀典,请进宋儒杨时而罢吴澄。礼部尚书傅瀚持之,乃进时而澄祀如故。
明年谢病去。家居将十年,荐者益众。会国子缺祭酒,部议起之。帝素重铎,擢礼部右侍郎,管祭酒事。屡辞,不许。时章懋为南祭酒,两人皆人师,诸生相庆。居五年,引疾归。
铎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两为国子师,严课程,杜请谒,增号舍,修堂室,扩庙门。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家居好周恤族,自奉则布衣蔬食。正德五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鲁铎,字振之,景陵人。弘治十五年会试第一。历编修。闭门自守,不妄人。武宗立,使安南,却其馈。
正德二年迁国子监司业。累擢南祭酒,寻改北。铎屡典成均,教士切实为学,不专章句。士有假归废学者,训饬之,悔过乃已。久之,谢病归。
嘉靖初,以刑部尚书林俊荐,用孝宗朝谢铎故事,起南祭酒。逾年,复请致仕。累征不起,卒。谥文恪。
铎以德望重于时。居乡,有盗掠牛马,或绐云:“鲁祭酒物也”舍之去。大学士李东生
,铎为司业,与祭酒赵永皆其门生也,相约以二帕为寿。比检笥,亡有,徐曰:“乡有馈乾鱼者,盍以此往?”询诸庖,食过半矣,以其余诣东
。东
喜,为烹鱼置酒,留二人饮,极
乃去。
永,字尔锡,临淮人。与铎同年进士,亦官编修。复与铎相继为祭酒。寻迁南京礼部侍郎。大学士杨一清重其才,引以自助,乃为他语挑之。永正
曰:“可以缨冠污吾道乎?”遂请致仕去。人服其廉介。
赞曰:明太祖时,国学师儒,体貌优重。魏观、宋讷为祭酒,造就人才,克举其职。诸生衔命奉使,往往擢为大官,不专以科目进也。中叶以还,品稍杂,拨历亦为具文,成均师席,不过为儒臣序迁之地而已。李时勉、陈敬宗诸人,方廉清鲠,表范卓然,类而传之,庶观者有所法焉。
部分译文李时勉,名懋,字以行,安福人。童年时期,曾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进桶中,坚持读书。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重修《实录》。书成后,改任翰林侍读。
他个梗直,慷慨
昂地表示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1421),三殿失火,皇上下诏征求直言。时勉上书评论时事计十五项。成祖当时已决定迁都北京,正在招来远方的人民。而时勉却说营建北京不合适,并说外国来进贡的人不宜让他们群居在皇帝身边。这些话都忤逆了皇上的意志。皇上接着往下看他的其他建议,大都切中时病,皇上气得几次将他的奏章扔到地下,但又都忍不住地捡起来再看,结果许多建议都得以施行。不久时勉被诬陷入狱。一年多后获释,得到杨荣的推荐,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1425),时勉又上疏议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将他召到便殿,但时勉在答辩中毫不退让。皇上气得命武士用金瓜击打他,时勉三肋骨被打断,抬出去时都快死了。第二天,改任为
趾道御史,命他每天审查一件狱案,提
一份议政报告。时勉上奏了几次,于是被投进锦衣卫监狱。时勉曾有恩于锦衣卫千户某某,这位千户正好来视察监狱,便偷偷地请来医生,用海外进口的血竭药给他疗伤,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情加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他
然大怒,原吉忙安
劝解。这天晚上,皇上逝世。
宣宗即位已过了一年,有人谈到时勉得罪先帝的情形。皇上大怒,命令使者说“:去把他捆来,朕要亲自审问他,非把他杀了不可。”过了一会儿,又命令王指挥马上把他绑到西市斩首,不用带来相见了。王指挥走出端西旁门,而前面的使者已绑着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了,两人没有碰上。皇上遥见时勉,骂道:“你这小臣胆敢触犯先帝!你在奏疏中说了什么?快说!”时勉叩头说道“:臣说在居丧守孝期间不宜亲近嫔妃,不宜让皇太子远离于左右。”皇上听说后,脸稍有和缓。时勉又从容谈到第六件事时停住了。皇上命他全部说出来。时勉答道“:臣惶惧不能全部记住。”皇上怒意更消除了,说:“这是难为你了,草稿在哪里?”时勉答道“:已经烧了。”皇上为之叹息,称赞时勉忠诚,马上赦免了他,恢复侍读的官衔。等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时勉已经冠带整齐地站立在阶前了。
宣德五年(1430),《成祖实录》修成,升为侍读学士。皇上幸临史馆,把金钱撒到地上赐给学士们。众人都俯身拾取,唯独时勉站着不动。皇上于是把剩下的钱都赐给了他。
正统三年(1438),因《宣宗实录》修成,升为学士,主管院事兼经筵官。六年取代贝泰任祭酒。八年请求退休,皇上不批准。
当初,时勉请改建国子学。皇上命王振去视察,时勉接待王振的礼仪不够隆重。王振怀恨在心,便搜集时勉的短处,竟一无所得。时勉曾经折断彝伦堂前一棵树的枝条,王振于是说时勉擅自砍伐官木回家。王振拿着圣旨,将时勉和司业赵琬、掌馔金鉴一起枷在国子监门前。当时官校到来时,时勉正坐在东堂批阅学生们的试卷,他从容不迫地宣布学生们的成绩,让僚属们定出甲乙等级,放榜公布,这才出来受刑。当时正当盛暑,枷锁三天不解。国子监学生李贵等一千多人到门前请求宽恕时勉。有个叫石大用的,上奏情愿自己代替受刑。学生们围聚在朝廷门口,呼声响彻殿庭。王振听说学生们不平,恐怕
出变故。到通政司将石大用的奏章呈上去后,王振内心有愧。助教李继请求会昌侯孙忠调解。孙忠是皇太后的父亲。孙忠生
那天,太后派人到孙忠家赐给礼物。孙忠便附带奏报太后,太后又为他向皇上说明了情况。皇上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这时马上将时勉释放了。李继为人放
不羁,时勉曾经恳切地规劝过他。但李继不能完全接受,不过他内心很
时勉,所以这时出来帮助了他。石大用是丰润人,质朴愚鲁,当初并不为六馆的人所知,这时却名震京师。第二年他考中乡试举人,后来官做到户部主事。
九年(1444),皇上视察国子学。时勉为皇上讲解《尚书》,讲得透彻清楚。皇上很高兴,给了他许多赏赐。时勉一连上书请求退休,都不批准。十二年才获得批准。朝臣和国子监学生近三千人到都门外为他饯行,有的还一直把他送到船上,等船走后才离开。
英宗北狩(被俘)期间,时勉夜都非常悲痛。他派孙子骥到朝廷上书,请求选将练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扬忠诚而有气节之士,
回英宗,复仇雪
。景泰元年(1450)代宗发圣旨给予褒奖,而时勉却已经去世了,终年七十七岁。谥号文毅。成化五年(1469),听从他的孙子。。的请求,改谥忠文,赠礼部侍郎。
当初,太祖任宋讷为祭酒,他最有名气。后来宁化人张显宗申明学规,人们把他比作宋讷。而胡俨在成祖之世,更被人称颂为人师。但论正直而有节,德高望重而为士大夫们所依归的,都不如时勉。英国公张辅与各侯、伯上奏,愿意一起到国子听监时勉讲学。皇上命他们三月三
前往。时勉升坐师席,学生们都依次站在下面,时勉讲解了《五经》各一章。讲课结束后设酒席,各侯、伯推让说“:这是我们受教的地方,应当与其他学生坐在一起。”只有张辅与时勉执平礼。学生们唱起《鹿鸣》这首诗,宾主和谐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人们把这件事称作太平盛事。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再编修《成祖实录》,被授予翰林侍讲。遭母丧归家。
宣德元年(1426),起用他编修两朝实录。第二年他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皇上对他说:“侍讲,是清华之选;司业,是师儒之席。地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九年,他任,进升为祭酒。正统三年(1438),他上书说:“旧制规定,学生以在国子监时间的长短,送到各部门中去任职。近年以来,有的学生因事请假离去,长达几年,到了发送之期才返回,请
据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多寡划分等级。另外,近来有的学生愿意任杂职。士风卑陋,诚不是小事,请加以
止。”皇上听从了。
敬宗须髯很美,容貌端正,步履从容稳定,努力以师道自任。他订立教学规章,革除陋习。六馆学生一千多人,每次升堂听讲,以及设饮食会餐,都整肃如朝廷。仪容稍有不整,即令他到堂下待罪。属官害怕他的威严,以别的事情诬陷他,状告到司法部门。周忱与敬宗友善,说:“何不上疏为自己辩解?”便为他起好草稿,用辞稍有迁就。敬宗惊道:“这样说不是欺骗君主吗?”他没有奏上来,而事情也得清了。
任之后,敬宗入京师,王振想见他,令周忱传达自己的愿望。敬宗说:“我为学生师表,而私下拜谒宦官,将来怎么面对学生?”王振知道无法使他屈服,便送给他文锦、羊
和酒,求他写程子的《四箴》,希望他来答谢。敬宗写完以后,署上名字而已,送回所给的礼物,终不去见他。王直任吏部尚书,从容对他说“:先生在部门中任职年久,我将推荐您为司寇。”敬宗说:“您是了解我的,我现在与天下英才终
讨论,难道不很快乐吗?”敬宗
喜饮酒,数斗不醉。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常常留他饮酒,左右站
了声
美女。敬宗终
举杯,不曾顾盼一眼。他就是这么庄重。
十二年(1447)冬,他请求退休,皇上不许。景泰元年(1450)九月,他与尚书魏骥一同以年老退休。家住不轻易出门。有受到他接待的人,无不非常兴奋。天顺三年(1459)五月去世,终年八十三岁。后来赠予他礼部侍郎,谥文定。
当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为他俩看相,把他们拉到一起说:“二公将来功名相当。”敬宗仪容魁梧,李时勉容貌稍差。后来两人同时任两京祭酒。时勉以宽恕平和得士,敬宗则比较严厉。终明之世,世人说贤祭酒的,有南陈北李之说。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下来刚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大后,曾割下大腿
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他因哀伤过度,容貌尽毁,以孝闻名。永乐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征入翰林院。后来考中顺天府乡试,被授予中书舍人。宣德时期,参预编修《成祖实录》和《仁宗实录》,升为兵部主事,仍在内廷供事。正统年间,又参与编修《宣宗实录》,升为侍讲。因学士曹鼐的推荐,与修撰王振教导庶吉士。
景帝即位后,他进升为侍讲学士,在讲经筵当值。三年(1452),因高谷的推荐,他升为国子监祭酒。当时因国家用度不足,朝廷把太学生遣放回去,不愿回去的便停给月粮。刘铉说“:培养人才是国家当急之务。现在仓库还充盈,为什么吝啬这一点财物?”结果得恢复太学生月粮。皇上又令甄别六馆的学生,年纪过老、长相较差以及学艺疏浅的人,都要斥退为民。刘铉说:“学生们受教年久,怎能没有某些长处?况且他们离开亲人,放弃祖宗坟墓,十分艰苦,现在突然被斥退回去,这样做不是朝廷育才之意。请选择那些年貌衰老而有学问的人,量才任官。”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不久他因母亲去世归家。守孝期后,刘铉赴京,陈询已经被任为祭酒。皇上敬重刘铉,命他与陈询并任祭酒。天顺初年,他改任少詹事,侍奉东
太子读书。第二年十月去世。皇上和太子都给他赐祭,赠给财物治丧。宪宗即位后,赠予他礼部侍郎,谥文恭。
刘铉个独特,言行不苟。在教庶吉士和课国子生读书时,他制定有严整的规章。喜好读书,至老弥笃。他的次子刘瀚以进士身份出使南方,临行前刘铉检查他的衣箱。回来后,箱中所装的还是那些东西,刘铉于是高兴地说:“没有玷污我的家门。”刘瀚最后任到副使,能遵守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