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荣庆堂中贾珩重又进来,着贾母以及凤纨、薛姨妈、宝钗、湘云、探、惜、黛玉的目光,点了点头,落座下来。

贾母急声问道:“都说好了?究竟是怎么个主张?”贾珩道:“大姐姐在里熬了这些年,瞧着也没个结果,求个恩典归家罢。”他觉得贾母应该是能抹开这个弯儿的,况且,这么些年过去,一直没喜信儿,攀龙附凤的热切情绪,也该凉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贾珩先前让戴权在里使了一把子力气,夏守忠将元安排到宋皇后里,还是给予了贾母、王夫人一些渺茫的希望。

但,最终又没听着什么信儿,终究不过是空喜一场。

贾母叹了一口气,道:“你这个当族长的,老身知道向来是有心气的,大丫头她呢,这些年苦了她了,如今能得出,也是她的福气,只是……总要给她寻个好归宿才是。”贾珩凝了凝眉,沉道:“婚姻大事,非同小可,还需慢慢物品才兼备之人,不过现在说这些,言之尚早,纵是出,也可与父母姊妹团聚二年,再出阁都不迟,以我家之门第,不管是翰林词臣,还是军中将校,都只有旁人高攀的份儿。”贾母:“……”薛姨妈笑道:“珩哥儿说得对,论家世只有旁人高攀的份儿,论品貌,也是天仙似的人物,我瞧着大丫头离家这么久,是得好好团聚团聚才是。”贾母笑了笑,说道:“年岁也不小了,不管怎么说,亲事早些定下来为好。”贾珩道:“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总要好好挑选才是。”元许个什么人家,他其实也无法保证。

这谁能保证?

京中权贵人家,适龄得几乎没有,小门小户,估计王夫人也看不上。

主要一来年龄不小了,年方二九,过了年虚岁都二十了,不是说老姑娘,而是错过最佳婚配之龄,只能挑剩下的了。

二来,遍观京城王孙公子,也无入他之眼者。

其实,不仅仅是元,如宝钗今年也有十三岁,再过二年就要订亲,待选一事失败后,也要提前物,而金玉良缘的风声,估计过了这个年,也该放出去了?

贾珩念及此处,转眸看了一眼宝钗,只见脸若梨蕊、身姿丰美的少女,正稍稍侧歪着螓首,凝神静听着他和贾母叙话。

这猛地一回头,倒将宝钗杏眸微动,泛起一抹慌,再结合着少年方才的“女怕嫁错郎”之语,芳心一跳。

这珩大哥,几个意思?

贾母闻言,心头松了一口气,又道:“珩哥儿,现在依你这族长的意思,你大姐姐都出了,以后她的婚事,你需得帮着留心,家世什么的可不论,但人品、前途总要是好的。”在贾母印象中,贾家老亲的那些年轻子弟,与元同龄的,不是早早成亲,就是不大合适,贾母一时间也觉得麻爪,因此让贾珩这个在外间做事的帮着留心,也在情理之中。

贾珩道:“此事,我会格外留心的。”薛姨妈笑道:“珩哥儿在外面为官作宰的,认识那些有能为的王孙子弟也多一些,比我们这些在内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人,见识广了去。”贾母笑了笑道:“珩哥儿办事儿,那是从来没有差错的。”众人附和说笑着。

贾珩面澹然,端起一旁茶盅,低头品了一口,并不接话。

见贾珩面默然,似不深谈,凤姐在一旁岔开话题,又和贾母提及了明王子腾过生儿一事,众人又是谈笑起来。

贾珩这边儿坐了一会儿,暮渐沉时分,王夫人、元、贾政也再次进入荣庆堂,与贾母作别告辞。

近前,脸上带着依依不舍,行大礼,柔声说道:“老祖宗,时辰不早了,我也当回去了。”贾母上前搀扶住元,眼圈又有些泛红,嘱托道:“大丫头,在里要保重身子啊。”这边厢,李纨、、惜、探、钗黛、宝玉纷纷上前劝说、叙话。

祖孙、姊妹都有些舍不得。

宝玉深情唤道:“大姐姐。”元转头看向宝玉,一双明眸也噙着点点泪光,柔声细语道:“宝玉以后当好好读书,遇事多多向你珩大哥请教。”宝玉唯唯诺诺应着。

“老祖宗和母亲,不必相送,平添伤怀。”元轻声说着,转而看向一旁的贾珩,一双晶莹明眸带着期冀之芒,道:“珩弟,我回了。”贾珩道:“我去送送大姐姐。”贾母点了点头,笑了笑,道:“去罢,鸳鸯你也代我送送。”这会儿,湘云、探两个也开口要去送,宝钗杏眸微动,对一旁的薛姨妈说着也去送送这位大姐姐。

最后探还拉上了黛玉,惜也带着丫鬟起身,既是相送,也是返回东府。

贾母皆一并应允了。

因为元传口谕的马车停靠在东府,只能先往东府,一直将元送上马车,贾珩这才折身返回。

回到书房,贾珩看向湘云、探、惜、以及黛玉、宝钗,吩咐着晴雯奉上香茗,书房中温暖如,倒也不显寒冷。

轻声道:“如非兄长,姐姐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在里,要伺候那些贵人,不敢说错一步,走错一步,长年累月不见亲眷,也不知这些年子是怎么过来的。”黛玉、惜二人闻言,无不面有戚戚。

宝钗则是抿不语,如果是她,她也不知能否受得那般冷寂、孤苦的煎熬。

入了,就一定能为妃吗?

湘云苹果圆脸上少有的认真,歪着脑袋,清脆道:“可那等见不得人的去处,天下怎么还有那般多女子想要进去呢?”宝钗抿了抿樱,杏眸凝起,深深看了湘云一眼,但最终落在对面的少年脸上。

贾珩笑了笑,目光欣赏地看向娇憨可的湘云,道:“云妹妹问的好,历来女子以夫为贵,天下如论富贵,还有比那朱檐红墙之内更尊贵的所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人心如是,也无可指摘。”如果眼前几人中,最有事业心的,应该是宝钗,毕竟,以女子之身,可是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

所以,湘云这番言语,不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虽宝钗并非小之人,但总归不妥。

湘云嘟了嘟嘴,俏声道:“戏文上都说,那地方勾心斗角,人心鬼蜮一般,每天想着这些都要累死了,纵是富贵荣华,也了无意趣可言,倒不如茶淡饭,闲云野鹤了。”宝钗秀眉下的明眸闪了闪,端起茶盅的手轻颤了下,送至边,呷了一口。

笑着打趣道:“云妹妹是个恬淡的,有古之伯夷、叔齐的志向和美德。”贾珩笑了笑,道:“贤哉,云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云不改其乐。”这话自是拿湘云打趣,只是湘云的闲云野鹤之言,却想起一句诗“寒塘渡鹤影”。

湘云闻听贾珩之言,如海棠的脸颊嫣然如霞,羞道:“珩哥哥也打趣我,我那里和那些圣贤可比?”黛玉罥烟轻笑道:“怎么比不了,云妹妹这个云字就有说道呢。”着贾珩的微笑目光,黛玉心尖儿微颤,脸上带着笑意,竟有浅浅酒窝现出,星眸向上瞧着,带着几分俏皮,柔声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不是有一个云字吗?”宝钗杏眸眸光转,轻笑道:“颦儿才思捷,还真有个云字呢。”贾珩笑了笑,说道:“闲云野鹤也好,鲲鹏扶摇也罢,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只要不伤天害理,正道直行,并无高下。”宝钗闻言,凝眸望去,目光渐渐复杂。

***********************************

第二百九十四章侍奉双亲,以全孝道宝钗凝眸看向对面的少年,品着贾珩的话,一时心绪微动。

原本因为湘云随口之言,而引起的一些不适和异样,尽数消失。

事实上,如贾珩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往往很难做到这样的中正平和,豁达通透。

笑道:“云妹妹,总不能要求天下之人都去做那安贫乐道的隐士吧?”湘云点了点头,想了想,脸上见着认真之,说道:“珩哥哥这话也没错。”贾珩笑了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几人说笑着,过了一会儿,秦可卿唤人来用晚饭。

席间用饭,并无特殊之事可记,倒无需赘言。

上午,贾珩用罢早饭,骑上马,就往中行去。

苑红墙之上尚见皑皑积雪残留,寒风抚过枝桠光秃秃的梧桐树,发出沙沙之音,贾珩入得中,随着引见的嬷嬷、女,来到廊檐下等候。

坤宁,殿中温暖如,香气扑鼻。

宋皇后正在与咸宁公主陈芷叙话,下方廊柱帏幔之畔,嬷嬷、女垂手侍立,一旁规规矩矩坐着魏王陈然,十七岁的少年,着蟒服龙袍,面皮白净,脸上有着故作沉稳的姿态。

正说话间,就有女官禀告,“娘娘,一等云麾将军贾珩已在殿外求见了。”宋皇后闻言,脸上带着喜,道:“宣他进来。”咸宁公主陈芷敛去笑意,凝眸望去。

不多时,一个内着二品武官袍服,外披暗红大氅,身形拔一如芝兰玉树的少年,在女官的引领下,昂然进入殿中,快行几步,近得前来。

“臣,贾珩,参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贾珩行礼参见。

宋皇后眉眼笑意盈盈,轻声道:“子钰过来了,快搬个绣墩来,让子钰近前坐。”贾珩拱手道:“谢娘娘。”转眼之间,就有女官带着绣墩,领着贾珩一旁落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