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乌云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对于军务,无非江南大营六卫,江北大营五营的领兵权,瞿光与安南侯统帅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则是由河南方面来的部将以及水裕暂领。
然后就是待谢再义以及蔡权等将,从京中以快马迅速赶来,接管江北大营。
陈潇点了点头,道:“你有打算就好。”贾珩轻声说道:“跑了一天了,你好好歇歇,我去看看林妹妹。”陈潇:“……”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一晚时间过去。
翌上午,贾珩在鸳鸯侍奉下,换了一身蟒服,准备前往会稽公主驸马府上。
鸳鸯低下螓首,给贾珩间悬挂着一个刺绣
美的香囊,扬起白腻的鸭蛋脸蛋儿,问道:“大爷,中午还回来吗?”贾珩轻轻抚着少女的脸蛋儿,笑了笑道:“中午可能不回来了,你和林妹妹不用等我。”鸳鸯目光羞喜地应了一声,柔声道:“那我和林姑娘说说。”贾珩说着,在一众锦衣府卫扈从下出了林宅。
会稽驸马府后堂之中,一座典雅致的水榭坐落在湖边,微风吹过湖面,水面
起圈圈涟漪,而碧波澜澜的湖面上,鱼符轻轻动了动,继而竹竿勐地抬起,一条两寸长的鲢鱼出了水面,鳞片在金
晨光中熠熠生辉。
随着一声小童拍掌的欣喜声音,道:“爷爷,是一条白鲢。”会稽驸马郭绍年此刻也从藤椅上起身,侍奉左右的仆人连忙上前取过鲢鱼,放进水桶。
这位前盐运使,年纪五十出头,头发灰白,一张白净、儒雅的面容上,细眉凤目,两颊红润,从气度和五官而言,年轻之时也是相貌俊秀,风度儒雅之辈。
而水桶旁是一个年纪五六岁,扎着小辫的小童,在水桶旁逗着鲢鱼。
“爷爷,这几条鱼都不大啊。”小童手伸入水桶,抓起那个鲢鱼,笑道。
“等会儿爷爷给你钓一条大鱼。”郭绍年目光慈地看向小童,笑着说道,然后拿起一个手指,嘘了嘘道:“小点儿声,别将大鱼吓跑了。”小童连忙绷住小嘴,如黑葡萄的眼眸骨碌碌转起。
面容古拙的管家在一旁挂好鱼饵,轻声道:“老爷,永宁伯前到了姑苏,昨天刚与巡抚章永川见过,倒不知说了什么。”郭绍年面上笑意敛去一些,叹了一口气,道:“老朽想着他也该到了,想来就在这两天会上门。”当年盐运司的银子,有一些是上皇用以难巡,还有一些被盐商赊欠、挪用,每一笔他都有账簿记载。
管家低声音提醒道:“老爷,这永宁伯到苏州说是为江防而来,但老奴以来,只怕是冲着老爷来的。”郭绍年面
澹漠,道:“既然
里想查那些陈年旧账,你去将书柜中的那些账簿归拢归拢,等永宁伯来了,也好让他带去查察。”
“老爷,这……”管家拧了拧眉,目中有些难以置信。
“我一个老朽,如是真天降雷霆,左右不过一死而已,这一切就看里那位的意思。”郭绍年说道。
雍王既已打算追缴当年的盐运司存余之银,他也不好阻挠,至于郭家来如何,从上皇不再理外朝之事后,已在雍王一念之间。
管家闻听郭绍年之言,低头应了一声,然后前往书房密室去归拢账簿。
而郭绍年拿起钓竿,又向着湖面抛去,随着涟漪圈圈生出,整个人向后面的藤椅一靠,继续钓鱼。
只是刚刚过去没有多久,就见得一个仆人从月莲门沿着石径快步而来,行至郭绍年近前,道:“老爷,永宁伯来了。”郭绍年放下钓竿,拿过一旁的手帕擦了擦手,看向一旁侍奉的仆人,道:“抱着小公子。”
“是,老爷。”那嬷嬷连忙说道。
郭绍年说着,在仆人相引下,前往前院花厅。
此刻,贾珩已落座在花厅有一会儿,打量着郭家的花厅布置,清一水儿的黄花梨木,做工巧,一看就价值不菲,名贵异常。
至于陈潇,因担心被郭绍年认将出来,在外间等候着,并未跟着进来。
“永宁伯到访寒舍,老朽有失远,还望海涵。”这时,伴随着一阵中气十足的声音,会稽驸马郭绍年步入厅中,向着贾珩拱手作揖道。
贾珩起得身来,还了一礼道:“老先生客气。”郭绍年为驸马都尉,现在无官无职,他不好称呼其他,唤一声老先生。
郭绍年打量着对面的蟒服少年,笑道:“江南都说永宁伯身长八尺,容貌昳丽,有温侯薛礼之风仪,今一见,还真是见面更甚闻名。”贾珩道:“郭老先生客气。”暗道,这郭绍年难怪会成为驸马,这长相和风度才是没得说,实难想象这是一任盐运使,帮着隆治帝捞了不少银子。
***********************************
第七百七十七章陈潇:人总是会变的……
花厅之中两人分宾主落座,品着香茗。
贾珩抬眸看向会稽驸马,会稽公主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病故,而这位会稽驸马当年可是正宗的科甲正途,而且还是一甲的状元,但是正因如此,当年为隆治帝看重,将贵妃之女的会稽公主嫁给郭绍年,某种程度上断绝了郭绍年的上左君王之志。
此刻,两人一个目光温润,笑意和煦,一个目光清正,隐隐带着打量,相视无言。
少倾,贾珩主动打破沉默,问道:“郭老先生,想来已知在下来意。”会稽驸马点了点头,朗声道:“老朽司掌两淮都转运司十余载,永宁伯想问什么?老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京中故人的书信往来,他已得知眼前之人被雍王看重,并且有意将咸宁公主许配给他,成为天子女婿。
但有趣之处在于,这位少年勋贵早有婚配,而且还封了一品诰命夫人,雍王还是如当年一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贾珩沉片刻,道:“盐运司的亏空,自崇平元年到十五年账簿俱载,但更久之前的隆治年间的贪腐亏空,运司账簿因受祝融,焚之一炬,郭老先生应知晓甚深。”说来,大汉朝的两淮盐运司亏空一案,与平行时空清时的两淮盐务有些相似。
乾隆年间的两淮盐引案,当时被处斩的两淮盐政高恒为慧贤皇贵妃之弟,而其上一任盐政吉庆为令懿皇贵妃堂兄。
而现在一个是隆治帝的女婿,一个是隆治帝的小舅子。
“运司迭年亏空之缘由,永宁伯为锦衣都督,莫非真的不知?”郭绍年目光紧紧盯着贾珩,自嘲一笑道:“何必明知故问?”贾珩皱了皱眉,沉声道:“中是
中,两淮盐务总商是两淮盐务总商,不可混为一谈,上皇高居重华,以天下养,岂是盐商可以肆意攀诬?”郭绍年闻言,目光灼灼地盯着对面的少年,默然一会儿,看向周围的一众仆人,仆人躬身一礼,纷纷退去。
郭绍年沉声道:“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当年上皇南巡,盐商和甄家接驾六次,每一次都有蛾妃嫔随行,龙舟南下,游山玩水,国帑靡费高达七八百万,上皇说不从国帑取一两之银,但实则都是内务府和两淮盐商捐输报效,此外,还有钦差金陵体仁院的库存余银,而两淮盐商多从运库赊借,户部盐税之银逐年减少,我等盐政只能惨澹经营。”贾珩眸光眯了眯,冷声道:“只怕这其中还有盐政上下其手,中
私囊,郭老先生为何隐匿不言?”隆治帝正好是三代之君,恰逢国富民强,国势蒸蒸
上,隆治帝南下享乐,颇是耗尽了内帑以及盐运司的积余银两。
甚至,辽东之战的大败,如果细究缘由,就是隆治御极久,上行下效的靡靡风气,在整个汉廷军政系统的蔓延和侵蚀。
郭绍年摇了摇头说道:“当时上下都为南巡之事发愁,盐官纵然贪腐,又能有多少?不过九牛一,老朽此生拿的银子也不过数万两,否则,以会稽公主的俸禄,老朽何愁吃穿?”贾珩面
澹澹,不置可否,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过错避重就轻。
“对此事,当今圣上并非一无所知,崇平三年,戾太子一案发于闽地,苏州织造局织造常进被忠顺王罗织罪名缉拿,查察账簿,就已窥见钦差体仁院下辖三大织造局之巨额亏空,只是当今天子引而不发。”郭绍年叙着一桩旧事。
贾珩面平静,心头却微微一动。
苏州织造常进?这是妙玉的父亲,当年也是内务府在苏州坐镇的一方重臣。
而妙玉在红楼原着怼宝玉的一句话,侧面也应证了常进的风光:“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也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念及此处,贾珩心头不由浮现起那一张傲娇、清绝的脸蛋儿,也不知妙玉收到他寄送过去的书信,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失神片刻,再次收回心神,目光咄咄地视着郭绍年。
郭绍年笑了笑,道:“永宁伯如是这般说,老朽也无话可说,只是时任盐官多已致仕,甚至有些盐官不在人世,永宁伯是要追查这些陈年旧案吗?”在刑事案件中还有个追诉时效的问题,有些罪行轻微的,再是彻查穷究会动摇本已稳定的社会秩序,使得人人自危。
贾珩目光幽晦几分,问道:“郭老先生,可有相关账簿?”这是个聪明人,比起刘盛藻而言,起码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过分析一下,并不奇怪,会稽驸马是科甲出身,应是因为人品、才干得了隆治帝的赏识,才得以尚配帝女,那么这种“凤凰男”、“女婿帮”身上必然拥有着非同常人的品质。
而刘盛藻则是没文化的爆发户,靠着刘妃的姐姐得以成为皇亲国戚,那么“包工头小舅子”,行事骄横也就不足为奇。
郭绍年道:“账簿有些多,永宁伯可带回去慢慢看。”说话间,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从廊檐下传来,方才去书房归拢账簿的郭府管家,指挥着几个年轻力壮的仆人,挑着六个大木箱过来,在轩敞的厅中一字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