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寺的这一声巨响,被掩盖在了雷声之中。
京城人完全不知道。
太京的雨势比上云山稍微小一些,却也还是暴雨。
原本在街头巷尾看热闹的人,忙不迭地寻找躲雨的地方。
人们进了茶楼,看着外面密集的雨幕,兀自兴奋地谈论方才天上出现的那一黑一金两条巨龙。跑堂的伙计拎着茶壶上上下下地忙碌,掌柜脸上乐开了花。
这不年不节的,忽然就多了许多生意,能不乐吗?
不过再热闹,总是会有人标新立异,发出不合时宜的声音。
“大难来矣!”一个老迈的文士高声叹了起来。
茶楼里的人先是一愣,随后扭头望了过来。
老文士连连摇头,继续道:“大难将至,世人竟以为奇,认作谈资!”隔壁桌的几人听不下去,上前理论。
老文士也不辩驳,反而又哭又笑地拍起了桌子,然后丢下银钱,一步一踉跄地走了,倒真有几分狂士的味道。
茶楼里安静了一会,忽然有人骂道:“娘的,差点被这穷酸糊过去了!这是茶楼,他又没喝酒,装个什么醉!”霎时间,众人哄然而笑,气氛又变得轻松起来。
真龙现世,得攒几辈子的福运才能亲眼见到?
那些来太京行商、访学的人更是动,天子脚下,龙行云雨,这是吉兆啊!
大部分人笑得畅,还有一些人笑得勉强,他们之前会被那佯装狂士的老者糊
住,就是因为心底隐隐
到不安。
龙是吉兆没错,可怎么会有两条龙呢?
金龙是什么,黑龙又是什么?
他们有一肚子的猜测要说,可是大庭广众之下,他们是不敢肆意妄言的。
少不得对着同行好友使个眼,试探一二,在判断出对方有跟自己一致的想法后,欣然邀对方同往家中,关了房门慢慢嘀咕。免得被太京府尹手下的巡城卫以及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抓去,问个谣言惑众的罪名。
往远了说,可能是南边不太平,或许要打仗了。
往近处说,莫不是京城要出什么事了?
想到这里,太京的百姓纷纷惶恐起来,他们可没有忘记十六年前发生在京城的惨剧。
变、篡位!
***太京大体上是个规整的四方形,分为平民百姓居住的外城,达官贵人以及各级衙门所在的北城,以及最后的皇城。
这三个地方并非是一个套一个的回形结构,而是一个比一个靠北,同时地势也逐渐抬高。据说在皇城的高阁之上,可以俯视整座太京。
皇城的中心是万和殿,是皇帝开大朝会,接受百官叩拜的地方。
自万和殿开始,皇城又一分为二,称为外朝跟内朝。
宰相们坐衙办事的地方自然是外朝,另外还有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以及内廷负责采买的六大局,陈朝时期还有内宦的东缉事厂,如今却空了下来。
外朝有大片空地,隔着窗户不用出去就能把外面的天空看个分明。
待到豪雨冲刷着汉白玉的地面跟台阶,除了当值的侍卫,外面连个人影都没有。
文远阁内只能听到姜宰相的咳嗽声。
这位年纪大了的老宰相恼火地摔了一支笔,墨汁儿溅得到处都是。
旁边的张宰相没好气地说:“事都出了,你摔笔顶个什么用?还能让整个京城的人都忽然瞎了,哑了,全都闭嘴不说话?”天现神龙,百姓看热闹,落到他们眼里却非常糟心。
自从姜宰相发现这不可能是方士之搞出来的骗局后,差点气得昏过去。
“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先是平州地动,再来又是上元节闹星孛,众目睽睽看得一清二楚。这也就罢,昨天现红云,今个连……都有了!”姜宰相边咳边骂。
他终究没有把龙这个字说出来。
几个中书舍人缩着脑袋不敢劝。
齐朝有两位宰相,哪一个都不好惹。别看姜宰相年纪大了,又是一副铁骨铮铮的老臣模样,可是发作起来一样不含糊。张宰相前阵子还吃了姜宰相一个闷亏,两位宰相最近关系趋紧张,差不多都要撕破脸了。
今当值的平章政事蒋政事硬着头皮上前道:“姜相,张相,事情没有那么糟糕,得看钦天监怎么说。”吉兆凶兆,不都是嘴皮子上的事吗?
钦天监没算准星孛,已经让皇帝震怒了,这会儿应该乖觉了很多才对。只要不是凶兆,皇帝就不用下罪己诏,也不用宰相去顶罪名,更不必朝野动处置一批官吏。
姜宰相年纪大了,张宰相最近不得圣心,他们都觉得自己很有可能被迫辞官。
“还是等内廷传信息过来吧!”张宰相叹了口气。
出了这么大的事,皇帝必定要召见臣子,商议对策。
果不其然,雨还未停,内朝司礼监就带着皇令口谕来了。
宰相有代步的小轿乘坐,然而这种小轿无遮无拦,其实就是个宽敞舒适的椅子加上滑竿,让四个身强体壮的内侍抬着,夏天再多几个内侍撑伞挡烈。
在皇城出入乘轿已是很大的恩宠,轿子怎么样本不能挑。
譬如现在,雨随风势,张伞披蓑衣统统无用。
两位宰相却分毫不敢耽搁。
他们早就摸透了齐朝皇帝陆璋的情,那就是个顺
驴,千万不能跟皇帝对着干,哪怕是一句话都不行。皇帝表面上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