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老槐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牛总是用温顺的目光,看着这一家子人。

“我们就这样说好了。”青铜又拍了拍它的脑袋,然后再次爬到它的背上。

它驮着他,走进村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它停住了。老槐树下,是石碾。明天上午,葵花将坐在这石碾上等大麦地的一户人家将她领走。青铜好像看见了她——她坐在石碾上,身边放了一个包袱。她低着头,一直低着头。

月亮移到老槐树的上空,一切变得朦胧起来。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钟,葵花准时被干校的人领到了老槐树下。

干校的几个阿姨很心地打扮了这个小姑娘。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这小姑娘的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小辫上扎着鲜的红头绳。脸很清瘦,眼睛显得有点儿大,细细的但却又很深的双眼皮下,是一双黑得没有一丝杂*的眼睛。目光怯生生的。她一动不动地坐在石碾上,身旁是一个包袱。

干校的叔叔阿姨们,这些子一直在做她的工作,一切都已经向她说清楚了。

她没有哭。她对自己说:“葵花不哭。”几个阿姨就一直守候在她身旁。她们或是用手轻轻掸去她衣服上刚沾的灰尘,或是用手抚摸着她的头。有个阿姨发现她的耳旁有道淡淡的泪痕,就去河边,用手帕蘸了点儿清水回来,细心地将那道泪痕擦掉了。

面对着大麦地人,几个阿姨用目光诉说着:“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啊!”老槐树下,早聚集了很多人。

“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很多人还在往这边走。他们一边走,一边嚷嚷着。但他们一旦走到老槐树下,看到葵花这小小人儿时,像被什么东西镇住了一般,立即鸦雀无声。

人越聚越多,男女老少,站了一场地,仿佛赶集似的。与赶集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喧哗,最多只有小声的嘀咕。

望着这么多人,望着这么多厚道而善良的面孔,葵花会一时忘记自己的处境,觉得今天很热闹。她抬起头来,羞涩地看着这些人。一时间倒变成她看别人了。但,不一会儿,她就会突然地记起她今天坐在这石碾上,是干什么来了。那时,她就会将头低下去,用眼睛看着自己的脚——脚上穿着新鞋新袜,是阿姨们买的。

老槐树的叶子,已被秋风吹黄。风大些时,就会有几片落叶飘下来。有片落叶掉在了葵花的头发上,站在她身旁的阿姨,就低头用嘴去吹这片落叶。她的头发在那股小小的气下,就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葵花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落在了她头上,当阿姨用嘴去吹时,她缩起了脖子。这一小小的动作,被在场的人看到了,更生了怜之心。

坐在石碾上,有时,她会忘记了周围有这么多人,当自己就是一个人坐着。她会想起爸爸。她又看到了葵花田。她看到爸爸就站在葵花田里。这时,她的眼睛眯着,仿佛是在光下。

人们谁也不说话。

越升越高,秋天的太又大又亮。

谁家也没有表示希望领养葵花。

大麦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不缺孩子。新鲜的空气,明亮的光,新鲜的鱼虾和高质量的稻谷,使这里的女人都特别能生养孩子。一生就是一串,若按高矮走出来,看上去就像一列火车。

“朱国有结婚好几年了,还没有孩子,他家应当领养这小闺女。”

“谁说啦?他老婆已怀上了,肚子都老高了。”

“还有谁家只有儿子没有闺女的?”于是,他们就一户一户地分析着。其中有一户,是嘎鱼家。嘎鱼家就嘎鱼一个小子,看样子,他妈妈也不会再生了。而且嘎鱼家是大麦地最富的人家。他家祖祖辈辈都养鸭,他家具有大麦地任何一户人家都不具备的财富。然而,嘎鱼家的人并没有出现在老槐树下。

人们看到了青铜一家人。青铜家就青铜一个男孩,而且还是一个哑巴。但,谁也没有去想他家能否领养葵花。因为青铜家太穷。

青铜一家人都看到了葵花。一头银发的,一眼就喜上了这个女孩。人挤来挤去的,很难站得住,但拄着拐,却就是站在那儿不动。

葵花看到了。以前,她没有见过青铜的,现在是第一次见到,但却觉得她像在哪儿见过了。看着她,她也看着。她觉得的头发非常非常好看。她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头发,一的,都像是银丝。风吹来时,这些银丝在颤动,闪着亮光。慈祥和蔼的目光,在她的脸颊上抚摸着。她仿佛听到了颤抖的声音:“别怕,孩子!”的目光,无声地牵引着她。

不知是什么时候,转身走了。她要在人群里找到儿子、媳妇与孙子。她好像有话要对他们说。

已近中午,也没有一户人家出来表示愿意领养葵花。

村长有点儿急了,在人群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多好的一个闺女!”后来他才知道,正是因为大麦地的人觉得这闺女太好了,才忧虑起来。很想领养一个孩子的人家,看过葵花,就走到人群背后叹息:“没有这个福分呢!”他们觉得,这么好的一个闺女,得对得起她。而大麦地是个穷地方,家家子都不富裕。谁都喜这个闺女,太喜了!正因为如此,大麦地人倒没有一户人家敢领养她了,他们怕后委屈了她。

陪着葵花的几个阿姨,一直眼巴巴地等着有人家走出来。看看太已到头顶,她们几个转过身去,一边泪一边说:“我们走,我们轮养着,它大麦地谁家要,我们也不给了。”但却没有走。她们要再等一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