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葵花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青铜五岁那年的一天深夜,他正在甜的
睡中,忽然被妈妈从
上抱了起来。他
觉到自己在妈妈的怀抱里颠簸着,并模模糊糊地听到了妈妈急促的呼
声。时值深秋,夜晚的室外,凉气浓重,他终于在妈妈的怀抱里醒来了。
四周是一片恐怖的叫喊声。
青铜看到天空是红*的,像布
霞光。
远远近近,所有的狗都在狂吠,显得不安而极度狂躁。
哭爹叫娘声与杂的脚步声
织在一起,将秋夜的宁静彻底粉碎。
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芦着火了!芦
着火了!”人们纷纷从家中跑出,正在向大河边逃跑。大人抱着小孩、大孩子拉着小孩子、年轻人搀扶着或背着老年人,一路上跌跌撞撞。
跑出大麦地村时,青铜看到了可怕的大火。无数匹红*的野兽,正呼啸着,争先恐后,痉挛一般扑向大麦地村。他立即将脸紧紧伏在妈妈的
膛上。
妈妈觉到青铜在她怀里哆嗦,一边跑,一边用手不住地拍着他的后背:“宝宝,别怕;宝宝,别怕…”无数的小孩在哭叫。
主人一时来不及去解开拴在牛桩上的牛,它们看到大火,就拼命挣扎,或是将牛桩拔起,或是挣豁了穿缰绳的鼻子,在被火光照亮的夜空下,横冲直撞,成了一头头野牛。
鸭在夜空下
飞。猪哼唧着,到处
窜。山羊与绵羊,或是混在人群里跟着往大河边跑,或是在田野上东奔西突,有两只羊竟向大火跑去。一个孩子,大概看到了那是他家的羊,掉头要去追羊,被大人一把抓住,并且遭到一顿骂:“你想找死吗?!”那孩子没有办法,一边哭着,一边望着自家的羊在往大火里跑。
青铜的爸爸在逃离大麦地时,家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拿,只牵了那头牛。那是一条健壮而听话的牛。它在还是小牛犊时,来到青铜家的。那时,它身上长了癞疮。青铜家的人对它都很好。他们给它吃最新鲜最好的青草,他们每天给它用大河里的清水擦拭身子,他们还采回药草捣成汁涂在它的癞疮上。不久,它的癞疮就被治好了。现在,它是一条油光水滑的牛。它没有像其他的牛那样疯了似的
跑,而是很安静地跟着主人。他们是一家子,危难之际,一家子得好好待在一起。青铜的
走得慢一些,牛会不时地停下来等她。他们一家五口,紧紧地走在一起,胡
奔跑的人群与牛羊,都不能使他们分开。
钻在妈妈怀抱里的青铜,偶尔会扭过头来看一眼。他看到,大火已经扑到了大麦地村边。
坐落在村子前面的房屋,被火光照成一座座金屋。秋后的芦苇,干焦焦的,燃烧起来非常的疯狂,四下里一片劈劈啪啪的声音,像成千上万串爆竹在炸响,响得人心里慌慌的。几只飞进了火里,顿时烧成金
*的一团,不一会儿就坠落在了灰烬里。一只兔子在火光前奔跑,火伸着长长的舌头,一次又一次要将它卷进火中。它跳跃着,在火光的映照下,它的身影居然有马那么大,在黑
*的田野上闪动着。最终,它还是被大火
没了。人们并没有听到它痛苦的叫喊,但人们却又仿佛听到了,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叫喊。只一刹那间,它便永远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几只羊,却朝着大火奔去。
看见的人说:“这羊,傻啊!”村子前面的房屋已经烧着了。一群鸭子飞起来,几只落进火里,几只飞进了黑苍苍的天空。
青铜再次将脸贴到妈妈的膛上。
大麦地的人都逃到了大河边,几只船在水面上来来回回,将人运送到对岸——火是过不了这条大河的。谁都想往船上爬,不时地,就有人跌落在水中。叫声、骂声、哭声在夜空下响成一片。有些会水的,看看指望不上船了,就将衣服下举在手中,向对岸游去了。其中一个做爸爸的还让四五岁的儿子骑在脖子上。儿子看着一河
动的水,一边死死抱住爸爸的头,一边哇哇大哭。爸爸不管,一个劲地向对岸游去。到了对岸,儿子从爸爸的脖子上下来后,不哭也不闹,只是愣神——他已被吓坏了。
火像洪,在大麦地村的一条又一条村巷里滚动着。不一会儿,整个村庄就陷入了一片火海。
青铜的爸爸好不容易才将青铜的安排到一条船上,之后,将牛牵到水边。那牛知道自己此时此刻该做些什么,也不用主人指点便走进水里。青铜的妈妈怀抱青铜,青铜的爸爸扶着她,让她骑到牛背上,然后手握缰绳,与牛一起游向对岸。
青铜一直就在妈妈的怀里瑟瑟发抖。
黑暗中,不知谁家有个孩子跌落到了水里,于是响起一片惊叫声与呼救声。夜*茫茫,哪里去寻觅这个孩子?也许他在落水后,脑袋几次冒出了水面,但却没有被人看到。大火还在向这边烧过来,大家都要抓紧时间过河,一边叹息着,一边在焦急地等待空船,没有几个人下河去救那个孩子。而正在船上的,就更顾不得了。那孩子的妈妈歇斯底里哭喊。那喊声像要把天空撕破。
天将亮时,过了河的大麦地人看到,那火在将河岸烧得光溜溜的之后,终于慢慢地矮了下去。
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
青铜在妈妈的怀抱里先是发冷,等大火熄灭之后,就开始发热发烧。此后,高烧一直持续了五天。等体温恢复正常,青铜看上去,除了瘦了许多,本来就大的眼睛显得更大外,其他倒也一切正常。但家里人很快发现,这个本来说话利的孩子却已成了一个哑巴。
从此,青铜的世界改变了。
当同岁的孩子到了年龄都去上学时,他却没有上学。不是他不想上学,而是学校不收。看着大麦地的孩子们一个个都背着书包、天喜地地去学校读书,青铜只能远远地站在一边看着。每逢这个时候,就会有一只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那是
的手。
不说话。她知道孙子心里在想什么。她就这样,用她那双皱皱巴巴的、有点儿僵硬的手,在他的头上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最后,青铜会将手伸给
。
就拉着他的手,转身往家走,或是到田野上去。
陪着他,看水渠里的青蛙,看河边芦叶上的“纺纱娘”看水地里几只高脚鸟,看河上的帆船,看河边上旋转不停的风车…大麦地的人总是见到
与青铜在一起。
走到哪儿,就把青铜带到哪儿。孙子已经够孤单的了,
一定要好好陪着他。有时,
看到孙子很孤单的样子,会背着孙子抹眼泪。而与孙子面对面时,
总是显出很快乐的样子,仿佛这天地间装
了快乐。
爸爸妈妈整天在地里干活,他们本无暇顾及青铜。
除了,与青铜最亲近的就是牛。每当牛被爸爸牵回家,他就会从爸爸手中接过牛绳,然后牵着它,到青草长得最丰美的地方去。牛很顺从地跟着青铜,愿意将它牵引到任何一个地方。大麦地人除了经常看到
拉着青铜的手到处走动外,就是经常看到青铜牵着牛去吃草。这是大麦地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会使大麦地人驻足观望,然后在心中泛起一股淡淡的酸楚与伤
。
牛吃草,青铜就看它吃草。牛有一长长的舌头,那舌头很灵巧,不住地将青草卷进嘴中。吃草的时候,它会不住地、很有节奏地甩动尾巴。最初,青铜只是让牛自己吃草,等它长大了一些之后,他就开始割草喂牛了。他割的草,都是特别
的草。牛是大麦地最健壮,也是最漂亮的牛。大麦地的人说这是青铜喂得好,或者说这是哑巴喂得好。但大麦地的人从不在青铜面前叫他哑巴,他们当面都叫他青铜。他们叫他青铜,他就朝他们笑,那种无心机的笑,憨厚的笑,很单纯很善良的笑,使大麦地人的眼睛与心都有点儿发酸。
放牛的青铜,有时会听到从学校传来的朗朗的读书声。那时,他就会屏住呼谛听。那读书声此起彼伏,在田野上飘
着。他会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他会痴痴地朝学校的方向望着。